4月26日至27日,为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组织实施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的部署和要求,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党委书记、人大附中校长刘小惠,中国人民大学国内合作工作办公室主任刘甡带领人大附中相关领导、骨干教师、部门负责人一行12人,先后赴河北南宫中学、河北威县一中,通过调查研究、听课评课、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与两所中学的同仁进行深入交流研讨,扎实推进帮扶工作,共谱教育发展新篇,以实际行动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赴河北南宫中学调研交流
4月26日,人大附中一行先行来到南宫中学开展调研交流,南宫市市长朱继坤、市委副书记许晨、副市长王忠才,南宫中学党委书记焦福利、校长孙秀河陪同调研。
南宫中学成立于1909年,是冀南地区创办最早的中学,是河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也是“全国百所最具特色中学”之一。学校现已发展成为拥有两个校区、1万余名在校生的现代化中学。
调研团集体参观了校园环境、文体中心、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等教学设施。
人大附中一行分组深入到高一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课堂听课,进一步了解课堂教学情况。课后,人大附中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的名师与南宫中学学科老师进行充分交流,围绕教学设计、课程理念、课堂互动、课后学习等情况深入探讨,互问互答,针对课堂教学中一些具体环节提出意见建议。
座谈会上,人大附中一行分别介绍了附中教育理念、教学情况、德育工作、教学科研等情况,并分科目对听课情况进行了一一点评。
刘小惠把人大附中自编的相关教育教学资料、教学教研成果文集等赠送给南宫中学。她表示,南宫中学的发展规划、校园建设、办学成效、师德师风等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两校之间今后进一步加强交流,相互学习,携手共进,为南宫市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作出贡献。
刘甡表示,学校将认真按照教育部的安排部署,不断细化帮扶方案,把帮扶工作做实做细,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赴河北威县一中调研交流
4月27日,人大附中一行来到威县一中。威县县委书记崔耀鹏,政府副县长石慧敏,教育部人事司机构编制处二级调研员、政府副县长孙辉(挂职),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延峰,威县第一中学党委书记魏凤烨,校长左效举等一同调研。
威县一中始建于1951年,学校占地面积212亩,是河北省重点中学,现有在校生6400余人。
调研团首先参观了校园环境、校史馆和校园文化建设。
其次,人大附中一行分成语数外三组,深入到课堂开展听课、评课、交流活动。在课后交流中,威县一中的同仁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与人大附中骨干教师进行了坦诚交流。人大附中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的名师针对具体问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做法、教学感悟。
座谈会上,崔耀鹏介绍了威县奋力打造科教强县的实践做法。他表示,威县一中要积极主动对接,开展系统性、整体性、长期性的学习对标;要抓住机会,用足用好帮扶政策,不断提升威县高中教育发展水平。
魏凤烨简要介绍了威县一中学校概况、近年取得的教学成绩以及存在的一些困惑,希望人大附中在先进的教学管理、前沿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评价机制等方面给予一中更多指导和帮助。
人大附中一行介绍了附中的学校生态、课程设置、德育工作等情况,学科专家对听课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点评,就尖子生培养、高效课堂养成、新课标解读展开精彩分析。
刘小惠介绍了人大附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举措,她表示,此次实地考察威县一中深有感触,希望两校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发展,为促进县域中学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携手努力。随后,她把人大附中自编的相关教育教学资料、教学教研成果文集等赠送给威县一中。
刘甡表示,此次调研深刻了解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发展状况,深受启发,深感帮扶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把握政策机遇,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做到精准帮扶、互利互惠,全力推进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托管帮扶项目介绍
2022年,教育部决定组织实施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主要依托举办附属高中的部属高校,面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三省的教育基础薄弱县,托管帮扶一批县中,积极带动和促进县域中学办学水平整体提升,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夯实基础。
按照教育部的整体安排部署,中国人民大学与河北南宫中学、河北威县一中、云南广南县一中三所县中建立帮扶关系,于2022年秋季学期启动帮扶项目的实施。自从帮扶项目启动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从服务国家战略出发,与三所县中积极对接,研究制定帮扶方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帮扶工作全面开展。
(责任编辑:董涵琪)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