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国家图书馆法律馆开馆暨《绿典之路》系列丛书捐赠仪式在国家图书馆总馆举行。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临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建华,国家图书馆馆长、党委副书记熊远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法学界、图书馆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代表出席仪式。仪式由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主持。
仪式现场,熊远明、王轶、王建华、许安标先后致辞;许安标、熊远明共同为国家图书馆法律馆揭牌;吕忠梅、阎晶明、杨临萍、张雪樵、王建华共同启动国家图书馆法律馆网站上线;吕忠梅致辞并代表中国法学会环境与资源法学研究会向国家图书馆捐赠《绿典之路》系列丛书,副馆长张军代表国家图书馆接受捐赠并颁发捐赠证书。
王轶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国家图书馆最早的合作可以追溯至1999年。今天,由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和校友们参与翻译的“各国环境法译丛”也将纳藏进入国家图书馆法律馆,《绿典之路》系列丛书即将全面问世。
此时,正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一周年之际。王轶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国家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是知识的集结地,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家图书馆具有重要的地位,将发挥其不可或缺的功能。
随后,参会人员参观了“馆藏法律文献展”、国家图书馆法律馆。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法学院教授竺效,法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刘明陪同参加开馆仪式。
据悉,此次捐赠的《绿典之路》系列丛书中,“各国环境法典译丛”是一个子系列,由竺效担任执行主编,共出版9册,其中瑞典(竺效等译)、法国(2册,莫菲校友等译)、意大利(李钧等译)、菲律宾(岳小花校友译)、爱沙尼亚(张忠利校友译)环境法典中译本6册,均由人大法学院教师或校友领衔翻译完成。
(责任编辑:徐小婷)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