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人大主页 数字人大 校长信箱 广角 部处 院系 校园 校务 交流 学者 学生 学术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人大新闻网>媒体人大
[北京日报]中国理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模式
“一带一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实践
2023-05-23 08:18:45
309 次浏览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霍 星宇

昨天,2023“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信”字在9个候选汉字中脱颖而出。“信”字本义为言语真实,引申指诚实,不欺,信用。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一带一路”成为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

近日,“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带一路’的未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学者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好的国际实践,在构建新的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带一路”和中国式现代化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找到新的模式、新的样本和新的合作伙伴,将为世界创造更多机会。

“一带一路”仍蕴含无穷发展潜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半年多来,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成为国内外舆论热议的词汇之一。

作为三大洲社会研究所执行所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的维贾伊·普拉萨德长期关注中国。日前,他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带一路’的未来”国际研讨上说道,谈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949年、1979年和2013年是三个非常重要的年份。

“2013年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一带一路’这一伟大畅想的提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也告诉所有发展中国家,任何国家都有自己实现现代化的模式。”普拉萨德指出,在发达国家所推行的规则之外,“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替代方案。

罗马尼亚前总理阿德里安·讷斯塔塞上次到访中国还是20年前的2003年。目睹了中国在20年间的巨变,讷斯塔塞表示,在国内发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之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堪称一项面向世界的世纪工程,仍然蕴含无穷的发展潜力。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已吸引全球超过3/4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世界需要‘一带一路’倡议,这样一个非常伟大的畅想不是某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实现的。我们应该考虑需要怎样的合作。”讷斯塔塞说,“一带一路”使中国进一步走上了世界舞台,进入国际市场。在保护主义蔓延的当下,中国仍支持全球化,而一个国家的发展也需要各种资源和资金的不断投入。在“一带一路”新的十年中,他期待中国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成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今年1月至4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611列,运送货物60.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7%和32%。

新冠疫情期间,海运、空运受阻,中欧班列因其安全高效逆势而上,向疫情严重的欧洲国家运送大量防疫物资,成为“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全球供应链因疫情面临断裂风险,中欧班列也承担起了维护供应链稳定的重任。

“疫情三年,如果没有‘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世界将面临更加惨淡的图景。”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鼎鑫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对“一带一路”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新冠疫情暴发的第一年,当全球经济受到疫情严重冲击,中国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对“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起到强有力支撑作用。

与此同时,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促进共建国家经济广泛深度融合,也为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的探索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场景。李鼎鑫举例说,近年来中国的移动支付给消费者带来极大便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新的经济模式和产品也扩展到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各国人民提供实惠和便利,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一带一路”是中国共产党携手世界各国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二者目标一致、本质相同,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发展目标、安全追求。

“一带一路”的成功秘诀是共商共建共享

“很不幸的是,有些人对‘一带一路’不太感兴趣,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但我们看一下,到底谁发展得最快呢?”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原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引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算了一笔账:

“未来五年,全球56%的增长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国占了27%,其他发展中国家是29%。美国和欧盟分别是20%和13%。他们对‘一带一路’不感兴趣,也不代表经济增长的主旋律。主旋律来自于中国。”

“一带一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原司长欧晓理曾这样回答一位外国政要:“‘一带一路’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就是共商、共建、共享。”

欧晓理说,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既考虑自身关切,又考虑共建国家的关切,找寻最大公约数;尊重各国选择的发展道路、治理模式;把自身利益与共建国家的利益相结合……中国不设附加条件,真心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实现工业化,因此各国都愿意与中国开展合作。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梁昊光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在构建新的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实践样本,“一带一路”对世界作出巨大贡献。在全球发展模式的探索进程中,“一带一路”和中国式现代化拒绝零和博弈与文明冲突,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找到新的模式、新的样本和新的合作伙伴。相信未来10年或更长时间内,“一带一路”将给世界创造更多机会。

(原文刊载于《北京日报》2023年05月23日第12版)

原文链接:[北京日报]中国理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模式

(责任编辑:陈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