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陈雨露: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大教育观
晨报讯(记者 陈琳 首席记者 姜葳)近期国内发生了几起青少年案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参加全国人大北京团全体会讨论时说:“成就伟大的中国梦想必须成就美哉少年中国。”要加强和改善青少年社会教育,首先需要树立“大教育”观,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三者之间应该有一个整体设计,互为补充和良性互动,青少年全面健康的成长才有可能成功。
“社会教育不是开几个青少年宫、搞几场活动就能解决的。”陈雨露说,这要求参与社会的主体,包括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媒体和每一个人,都要从各个角度来贡献和释放正能量。
所以对于社会教育而言,一方面我们需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做一个社会性的整体强化,同时对于以雷锋精神、北京精神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进行传承和弘扬光大,这是中国的比较优势,需要将它充分发挥。同时,中国现在正在迈上一个现代化的轨道,因此需要在构筑现代的秩序当中来加强和完善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比如说关于法制国家的理念,在半个世纪之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我们的香港都已经有了《社会教育法》。在中国内地,中央政府是不是也应当考虑中国的《社会教育法》立法问题。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