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人大主页 数字人大 校长信箱 广角 部处 院系 校园 校务 交流 学者 学生 学术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人大新闻网>一周热点
郑功成教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2013-03-15 11:09:07
108,893 次浏览
来源:文/新闻中心 戚裴诺 图/图片与视频中心 李璨
编辑:裴诺

3月1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与会的2900余名代表庄严投出选票,差额选举出161人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作为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常设机构的组成阵容,亮相在世人面前。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较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平均年龄下降1.9岁,平均年龄62.7岁。

自2004年3月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出现了19位特殊专职委员。当时,他们的入职年龄多在40岁左右,具有相当的专业背景,尤其是其中的 9位堪称学界精英。在外界看来,他们的出现意味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年轻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就是当中的一位。

郑功成1

在郑功成代表看来,选举他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是2900多名代表的信任”。而作为一名社会保障领域的学者,郑功成还表示要在人大立法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它的职权包括解释宪法,制定和修改法律,解释法律,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等21项。1982年《宪法》开始,增加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事实上,郑功成早在2004年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就曾提到:“人大常委的职务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责任心。有的常委虽然年龄较大,但责任心极强,加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工作非常出色,他们的经验与责任心都值得年轻常委学习。”

近些年来,郑成功代表通过对相关章程的学习,走在了人大立法、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前沿。2007年,当郑功成开展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时,很多人觉得他的设想是乌托邦,无法想象农民也可以获得养老保险。如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全覆盖。看到农村的老人们领到养老金,郑功成觉得“很开心”。“当时人们不相信制度建设的速度,也不相信中央政府能下这么大的决心。作为学者,我研究的时候当然要超前一点,并不断给国家提供建议。”

迄今为止,郑功成已参加自十届常委全体会议、内务司法委员会全体会议以来的数十次会议,讨论有关民生保障等社会议题。他还先后参与了到河南、四川、广东、黑龙江和辽宁等地的调研活动,并出访奥地利、保加利亚等国,为我国社保制度由长期试验性改革状态向定型、稳定的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转变的方式方法提出宝贵建议。同时,伴随《社会保险法》、《军人保险法》等法律的制定与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等的大幅修改,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描绘的社会保障发展蓝图,都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良好的发展态势。

此外,从2007年起郑功成代表就和景天魁、李稻葵、贺铿等政协委员一道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共同为国家政治、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建言献策。

附录:

郑成功,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2003年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还是北京市“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荣获过第九、十、十二届中国图书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首届孺子牛金球奖荣誉奖,全国挑战杯园丁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全国性或省部级学术与教学奖励。

相关链接:[中国青年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专职委员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