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人民政协专刊讯(记者 何凡、王晓雪、凯雷)作为中外文化交往、理论对话和价值传播的重要平台,高校是中外人文交流的前沿阵地,是公共外交的重要主体之一。不过,目前公共外交在内地尚未正式成为一门课程。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积极推动下,该校正考虑成立校级的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和与其他高校的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推动公共外交发展。
普及理念 研究理论
赵启正指出,高校在推动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普及公共外交理念和实践上责无旁贷。同时,高校自身具有开展公共外交的优势,高校公共外交实践是丰富而有深度的。“第一,高校师生作为精英,作为主体参与公共外交实践,在和国外的交往中生动地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介绍中国,效果往往更好;第二,高校师生能够通过关于公共外交的课题研究,为更广泛的公共外交实践提供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持,发展成公共外交研究的重要智库。”
赵启正说,陈雨露出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后,提出人民大学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责任意识、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培养具有全球领导力的栋梁人才。“我非常佩服陈雨露校长在国际化战略尤其是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的远见卓识。人民大学也正考虑成立校级的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和与其他高校的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推动公共外交的发展。”
重点培养跨文化专才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在新闻学院成立的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在校内外积极普及、推广公共外交。在人才培养方面,招收国际新闻专业硕士,重点培养跨文化传播的专业人才;在学术交流方面,每年都与国外著名大学的学者、学生展开大量的国际学术交流,师生常随赵启正参加与一些国际名人,如普罗迪、小仓和夫等会谈等外事活动,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关于公共外交的重要学术研讨,用身边的中国故事向更多的外国公众说明、介绍真实的中国。
原文链接: [香港文汇报]陈雨露:推动高校 扩人文交流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