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讯 (记者马文婷)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上周六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走向核心国家——中国的“大金融”战略与发展路径》大型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人民币将在30年内替代美元,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陈雨露说:“英镑和美元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分别用了55年和50年,人民币国际化也将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最终将于2040年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在陈雨露看来,人民币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需要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是“周边化”,即完成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使用;第二个十年是“区域化”,即完成人民币在整个亚洲地区的使用;第三个十年是“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关键货币。
陈雨露认为,综合考虑国际经验和国内环境,同时结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间表,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应在2015-2020年间完成。结合这个预测,利率市场化在2017年前完成比较合理。他同时提到了影子银行,“如果正规渠道对实体经济产生的正常需求都得到满足,就不会出现影子银行”。陈雨露认为,从金融如何更有效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原则来看,就要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让金融配置资源更准确、敏感。从这个角度看,“影子银行”将更贴近于资金需求。因此,要把“影子银行”纳入到监管的范畴,而不是简单地把它关掉,才有利于多层次金融体系的构建。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