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2013—2014学年开学典礼在世纪馆举行,8081名来自海内外的2013级新生共同唱响《中国人民大学之歌》。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陈雨露,党委常务副书记牛维麟,常务副校长冯惠玲,党委副书记马俊杰,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王利明,副校长查显友、刘向兵;荣誉一级教授代表、农村发展经济学家严瑞珍,一级教授代表、社会学家郑杭生等出席开学典礼。各学院、部处负责人,教师代表,2013级全体新生,在校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参加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由陈雨露校长主持,靳诺书记致辞,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欢迎和祝贺。
靳诺书记以来自师生、校友的三句话,与全体新生分享了对于中国人民大学的理解,大家心目中的学校、学习、生活和美好的梦想,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人大人”。
第一句话来自1992级新闻学院校友周兴旺:“如果你了解这个国家和人民历经的苦难,你就会理解这所名字叫‘中国人民’的大学的艰辛与坚强。” 靳诺书记说,中国人民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从陕北延安,到河北正定,到首都北京,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始终与中华民族的进步同行。步入新世纪的人民大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为党和国家智库建设不断做出新的贡献。希望所有新同学也能将自己的学业和发展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紧紧相连,珍惜自己的“人大烙印”,不断续写人大的光荣和历史。
第二句话来自哲学院教授、我国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我们应该时刻准备着别人超越我们,我们也应该时刻准备着自己超越自己。” 靳诺书记说,面对着大学生活崭新的环境和身份的转换,可能会不时有困惑和徘徊,同学们一方面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刻苦学习、敢于挑战,同时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另一方面也应有一种时刻准备超越自己的自觉意识,不断有意识地修正和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人生追求,始终坚持远大的理想和独立的思考,将“青春梦”和“中国梦”结合起来,从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做起,不断锤炼自己。
第三句话来自华北联大校友、“人民诗人”贺敬之:“人大的史和诗,是人民的诗,是大诗。”靳诺书记说,“人民”二字是人民大学最朴素的本色、最本源的特质,也是进入人民大学的每个青年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意识。人民大学培养的学生必须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心系人民大众的福祉,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努力成为心系人民、脚踏实地的“厚重”人才。
“选择一所大学,就是选择一种文化,选择一种进取的方式。”靳诺书记表示,相信同学们通过大学生活的熏陶,一定会使人民大学“实事求是”的校训内化在每个人的身上,成为自身的优秀品质;相信在大家毕业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时,一定会为今天选择了人民大学,成为一名“人大人”而骄傲和自豪;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敬畏、对“大学”的景仰,在中国人民大学展开人生的绚烂画卷,为真正成长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奠定良好的基础。她还建议大家给四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待毕业回忆过往时打开,这个美好的约定将在大学期间时刻提醒大家:不忘初衷,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郑杭生教授代表全体教师向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他回忆了自己与人民大学始于1956年的缘分,笑称自己“一辈子嫁给了人民大学”,并以亲身体悟告诉同学们,作为一名“人大人”,应以“求学为民、治学报国”、“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根本定位和基本立场。郑杭生教授以“方向正确、品德高尚、学问扎实、身体健康”寄语同学们作为未来成长道路上的参考,希望同学们保持政治方向与学术方向的正确性,将国家利益放于首位,并关注社会大众;要常怀爱心、善心、感恩之心,不以自我为中心;要有正确的学术道路,以最终达到前沿意识和草根精神相结合的“顶天立地”的境界。
国际关系学院2010级本科生李天启代表全体在校生向全体教师表示感谢,对全体新生表示祝贺。他与大家分享了进入人民大学三年来的经历与感悟,鼓励大家以厚重积累培育创新精神、以奉献感恩熔铸美好记忆、以国际视野编织中国梦想,“有人问我,你对人大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我说,是录取通知书上那句‘请记住这一时刻,从此母校与你同在’。”
“许自己一个梦想,用汗水和光阴去浇筑。”财政金融学院2013级新生崔源珈在代表新生发言时说,作为一名“校长直通车计划”考生,在初次踏入人大校园时就已经心生向往,而今通过高考的洗礼成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求学,她的心中充满喜悦,决心在今后的大学生活里珍惜时间、孜孜以求。
“人民大学‘圆梦计划’圆了我们全家的梦,我们全家打心底里感谢人民大学!”商学院2013级新生孙建新的父亲代表新生家长发言时说,“圆梦计划”给了农村的优秀学生更多的机会,希望新同学不要忘记父母和社会的殷切期望,好好把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能够学业有成,报效祖国。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社会的良心和成才的摇篮,是同学们涵养心智、锤炼意志、放飞理想的地方。”陈雨露校长对2013级新生致以美好的祝愿,希望同学们都能充分地利用大学的好时光,刻苦、刻苦、再刻苦,拼搏、拼搏、再拼搏,成为敢于担当、忠诚国家、热爱人民,扎根文化沃土,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领导力的栋梁之才,以不愧于“人大人”的荣誉。
开学典礼上,牛维麟常务副书记宣布北京市优秀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第九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奖、2012年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奖名单。冯惠玲常务副校长介绍了2013级新生录取情况。马俊杰副书记宣布中国人民大学从教30年的151位教职工名单,并代表学校向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教师员工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在热烈的掌声中,与会校领导和教授代表为获奖教师颁奖。
据介绍,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共录取新生8081人。其中,本科生3159人,硕士研究生3565人,博士研究生904人,学历留学生453人。本科生方面,全国各省区市文理科统招生源质量在较高的水平上稳步提升。研究生方面,进一步优化结构,强化内涵发展及质量核心,通过探索初试科目改革,搭建了科学的人才选拔基础,通过抓住生源质量增长点,着力提高了硕士生优质生源比例;继续坚持稳定规模、提高质量为基本纲领,逐步探索出符合不同学科特点的直博制度和硕博连读制度,顺利开展了外国语免初试考试试点,完善了博士生跨专业加试制度,突出学术导向,扩大导师和学院的招生自主权,不断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
图/图片与视频中心 李璨 袁源 罗豫伟 网络新闻社 梁越 裘遒 卢星吉 沈恒毅 林俐
相关链接: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