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7日电(能源频道 史建磊)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开始,中国就开始探索如何开展有效的国际能源合作,如今20年过去, “走出去”寻找资源的成果十分显著。中新网能源频道在日前举办的中国能源国际合作二十年研讨会获悉,截至目前中国已在全球33个国家执行了100多个国际油气合作项目,建成了5大国际油气合作区。
在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与《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承办的《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2/2013》发布会暨中国能源国际合作二十年研讨会上,以中国能源国际合作二十年为契机,国内外众多嘉宾探讨了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未来能源国际合作的模式,以及国际能源治理的再构建三个议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博士在会上发布了一年一度的《中国能源合作报告2012/2013》,此报告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之一。本年度的报告主题为“国际能源金融发展与中国”。报告全面回顾了中国能源国际合作发展20年的成就与影响。
许勤华,总结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有三大特征,一是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的品种多元化,从油气扩展至可再生能源,科技装备等多个领域。二是国际合作对象不断扩大,与近40个国家建立了双边国际能源合作。三是合作方式不断创新,金融因素的介入非国有企业参与的合作主体日益增多。同时,我们中国的能源安全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零和的现实主义观到双赢的自由主义合作观,从能源独立观转向能源相互依赖观,对能源供应的关注日益转向了对能源需求的关注。
从1993年至2012年间20年成果显著,中国已在全球33个国家执行了100多个国际油气合作项目,建成了5大国际油气合作区。中国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同时也推动着国际能源秩序的多极化。(中新网能源频道)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