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效博士,《环境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269页,ISBN9778-7-5111-0787-9
有关中国环境法的书籍和文章越来越多,但他们多数或出自西方学者之手,或出自寻求促进与中国贸易的机构和组织。
对于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所有人都会很高兴地得知,中国学者在中国用英文出版了一本环境法律的专著。
作者竺效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和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的秘书长。
这本长达269页的专著以一个长篇幅的导论为起点,笔者尝试于导论中定义“环境法律”,并重申环境法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协调发展原则(我们称为整合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在书中作者写道:“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环境法律的起草、解释、执法和司法的基础和重要准则。”当我们从中得知中国当局在遇到可能交叉的法律解释的观点时,具有倾向于赋予(环境法)原则的“绝对权利”的趋势,这不得不激起读者的兴趣。在此章导论中,作者还为我们描绘了中国环境法的结构和它的发展历史,并为法律渊源保留了专门的一节阐释。
保护环境的基本法律制度深深吸引了作者竺效博士的关注,他在书中详细分析了中国的环境标准、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行政许可、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应急管理法律制度。
在分析具有巨大交叉功能的程序性环境法律规则的同时,本书作者还关注于有关大气、水、海洋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化学品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辐射控制、动植物保护、物质循环利用和能源保护等实体法律制度和法律文本的分析。
该书倒数第二章专门探讨了公共管理部门对环境法律的执行和环境行政管理。
最后,该书以环境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的发展为结尾,并以中国法院审理的典型案例解释了这些最新的发展及其趋势。
除了这本信息丰富的“手册”——真实的中国环境法,人们还会发现一个也许将很快早于我们想象的重要“信号”—— “发展发生在中国”。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