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在人文楼326室召开第一次学科建设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是考古文博系成立以来举行的首次系内学科发展会议,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以及考古文博系全体教师、博士后研究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坚教授主持。
围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专业特色、规章制度等内容,魏坚教授指出,目前考古文博系的师资力量在学科分布上比较合理,但仍较单薄,在以后的人才引进中应逐渐加强,使岗位设置更为合理、协调,并与学院的发展步调保持一致;在人才培养上,本科生教育是关键,对研究生的培养中,如何将非考古专业出身的学生培养好是一个重要问题;考古文博系必须以考古方向为主,同时紧抓文博方向,以此保持发展势头。
吕学明教授认为,目前的四个教研室在师资力量上均有缺口,人才引进势在必行;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的发展方向应走北方民族考古和国际化的道路,除目前已有的日本籍教师外,还要争取引入美国、韩国、埃及等国家的学者到师资队伍中;加强考古学理论、方法研究;教师也要积极学习新的田野规程和技能,以利于对学生的培养。
在研究区域上,大家一致认为中国人民大学在以北方民族研究为主的前提下,也要涉及其他区域,加强已有优势,顾及新的区域,从而避免研究方向单一化。在教学培养上,田野实习是学生培养中最重要的部分,为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考古文博系将修订一份具有可操作性的田野规程,保证田野实习的规范、有效进行。目前专业硕士的培养仍处于起步阶段,培养机制仍不完善,对此,与会人员认为可以考虑改革学制,并在选导师、论文选题等方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此后的教学中,将突出重点基地与重点学科建设,出版专业教材,形成人大考古文博系的特色,在日后的教学评估中占据先机。
黄兴涛院长指出,历史学院三个系所相互平等,学院将支持专业硕士的教学改革。目前来看,学科的起点很高,在欠缺的条件上,针对大家普遍感到的当前考古文博系在标本实验室、图书资料室、行政办公室等空间资源上存在的严重不足,将向学校积极申请,以满足发展的基本需求。此外,除了硬件资源外,还要做好下一步的进人规划,保证接下来的几年以每年至少一名教学人员的速度,在五年内实现教师队伍至少十五六人的规模。
黄兴涛院长在发言中还指出,考古文博系刚成立,队伍不大,但最大的优势是团结有朝气,历史学院以考古文博系为荣,希望能够秉承优势,加快发展。考古文博系要尽快出台一套管理办法,尤其是要严格经费管理,将考古文博系的教学、科研制度更加精细化、规范化,提高教学、科研的水平,增加影响力、说服力,形成自身特色。
魏坚教授做了简短总结,此次会议的召开为考古文博系下一步的发展规划了方向:以考古学研究为主,以北方民族考古为重心,兼及其他优势领域的发展,加强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文化遗产保护方向的人才引进,抓好教学与科研,以及教材的建设,合理课程设置,加强制度建设,真抓实干,促进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相信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在明确方向后必将取得更为卓越的成绩。
魏坚教授向黄兴涛院长做会议汇总报告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