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人大主页 数字人大 校长信箱 广角 部处 院系 校园 校务 交流 学者 学生 学术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人大新闻网>校园时讯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讲述“21世纪后现代(灾难)文学”
2013-12-02 17:20:06
12,310 次浏览
来源:文学院
编辑:人大新闻网

11月27日下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荷兰乌特利支大学Hans Bertens教授应邀访问中国人民大学,并作题为“21世纪后现代(灾难)文学”(Postmodern [Holocaust] Literatur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的学术讲座。杨慧林副校长,文学院耿幼壮教授、雷立柏教授,以及文学院和外国语学院众多师生到场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耿幼壮教授主持,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张靖博士担任现场翻译。

讲座全景

作为国际比较文学界的重要学者,Hans Bertens教授首先就一些质疑和反对比较文学学科的观点做了回应。随后,Bertens教授以三部涉及大屠杀问题的小说为例,阐释了后现代文学在处理现实问题、欧洲中心主义、自我与他者、语言等问题的特殊视角和方法。这三部小说分别为Jonathan Safran Foer的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2002)、Paul Verhaeghen 的Omega Minor(2004)和Aleksandar Hemon的The Lazarus Project(2008)。Hans Bertens教授通过对这三部后现代小说的读解,讲述了后现代文学与写实文学的差异,肯定了比较文学的方法在文学研究上可能做出的独特贡献。

Hans Bertens教授

Hans Bertens教授还就目前西方学界关于“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讨论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特别指出,就当今世界文学的译介情况而言,欧美文学居于主流,其他地区的文学则处在边缘位置,这是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亟待关注和努力改变的现象。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提出了许多问题,与Hans Bertens教授进行了交流与互动。

耿幼壮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感谢Hans Bertens教授为在座师生所做的精彩报告,并强调指出,报告的“纯”文学内容和比较的方法具有示范作用,充分展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必定会对在场师生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