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由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公益讲座进社区活动在海淀区世纪城时雨园社区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孟宪实教授以《中国人为什么要学国学》为题作了首讲。
面对来自社区居民的听众,孟宪实教授首先阐释了国学的基本概念。他认为,在通俗意义上,国学就是中国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在中国人为什么要学国学这一问题上,孟宪实教授从“中国人不用学国学”这一观念的缘起展开,回溯到“五四运动”彻底否定中国文化,将其视为中国现代化的阻碍这一历史背景上。然而传统文化真的是现代化的阻碍吗?针对这一问题,孟宪实教授以以色列、日本、台湾的发展进程为例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孟宪实教授认为,现今中国社会道德环境恶化,民众道德感缺失正是由于“五四”以来全面否定中国文化,建国以来长期缺乏国学教育所导致的,对此,恰恰需要国学教育来挽救道德危机。他指出,小到幼学教育大到顶层设计,中国当下的道德教育仍然存在缺失,由此也折射出当前国学发展边缘化、碎片化的问题。他认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对整个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唯有将文化作为其特色,而中国恰恰需要自上而下地将国学发扬光大,由此,整个社会才能实现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在75周年校庆之际举办了百场公益讲座进社区活动。同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市海淀区签署“共建文明校园,同创文明城区”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将有效整合优质资源,推动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整体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公益讲座进社区是共同合作的内容之一。
相关链接: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