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人大主页 数字人大 校长信箱 广角 部处 院系 校园 校务 交流 学者 学生 学术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人大新闻网>一周热点
“胡华大讲堂”开讲 靳诺书记出席致辞
2014-04-04 18:48:25
21,651 次浏览
来源: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生记者 敦帅 图/图片与视频中心 李璨
编辑:浩爽

4月2日下午,以著名历史学家胡华命名的“胡华大讲堂”开讲。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出席开讲典礼并致辞,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院长顾海良作首场讲座。

3

胡华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教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学科创始人之一。“胡华大讲堂”由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历史研究院主办,旨在为中共历史与理论及相关研究的一流学者提供一个制度化的讲坛,促进中共历史与理论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扩大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历史研究的学术与社会影响力。

靳诺书记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理论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传统和显著的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希望“胡华大讲堂”坚持开门办讲堂,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整合研究院内外、学校内外、国内外三支研究队伍的资源,充分发挥跨单位、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优势,依托中共党史与理论研究院在学校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的主力军作用,倾力打造具有中国作风、人大特色的中共党史学科品牌,不断增强和扩大中共党史学科的影响力。

1

在主题为“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的讲座中,顾海良教授分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从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历史发展。

顾海良教授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和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为基础,阐述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六个“时间段”中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贡献。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性,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信心和信仰的基础。

2

顾海良教授根据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思考与启迪:社会主义500年,是沿着人类文明大道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思潮深刻地包含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对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社会的憧憬,是对世界文明进步愿景的追求;社会主义由思潮向运动和向制度建设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体趋势,社会主义是思潮、运动和制度发展的统一体;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从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及其与理论逻辑的统一性;社会主义500年的曲折发展,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世界性、实践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社会主义500年,也是社会主义思潮、运动及制度的多样性和多样化的发展过程,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主导,注重对各种社会主义样式的探索;21世纪是社会主义的第六个100年,将是社会主义多样化发展的新世纪,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深邃的眼界,理解这一历史过程的必然性及其内在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形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

顾海良教授和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解答了师生的提问。

开讲典礼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城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校友黄曙明以及校内外近200名师生参加。

郝立新教授表示,希望这一学术平台能够秉持胡华先生“求真、务实、创新”的精神,更好地传承和延续下去。黄曙明校友对母校的培养表示感谢,对“胡华大讲堂”的创办表示祝贺,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党史学科的发展。中共党史专业2012级硕士生周家彬在发言中说,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史研究的良好平台,在学术道路上勤奋耕耘。据杨凤城教授介绍,“胡华大讲堂”将秉持“开放、前沿”的宗旨,面向广大师生平均每月举办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