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博鳌4月11日消息(记者汤一亮)今天(1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的“博鳌对话: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活动在海南博鳌举行。
该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主持,我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长、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纽约 证券交易所亚洲区副主席比尔·欧文斯,剑桥大学政治和国际研究系高级研究员马丁·杰克斯,世界华人协会主席胡智荣等担任嘉宾,就“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议 题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分论坛策划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赵启正院长表示,公共外交属于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在不同的价值观、信仰、思维 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之间促成对话和交流的基础上,国家形象也日益构建。中国公共外交应力求通过文明间的对话,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打 造良好的对外形象,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理解,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共同繁荣。
赵启正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的不断传播,世界对中国的关注日益增加,现在正是中国公共外交最好的时机.
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校长,公共外交的概念有三个层面,第一是战略,第二是实践,第三是学术,要回归学术,进行学术总结,并指导下一步的实践。在 公共外交事业发展过程中,大学有责任承担起理论构建、基础研究和政策咨询等重要使命。在中国走向复兴,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更好地展示大国形象,让培 养的下一代文化人都具有公共外交的能力和素养,具有现实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始终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 和国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四大功能中,应把公共外交和国家形象建设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原文链接: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