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对中国的关注日益增加,现在正是中国公共外交的最好时机。”在11日举行的“公共外交和国家形象”分论坛上,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长赵启正表示,中国的公共外交应力求通过文明间的对话,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致力于和平发展的美好中国。
已97次到华访问的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表示,自1978年第一次访华以来,亲历了中国前所未有、无可比拟的变化。过去30多年,这些变化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本身,更深深地影响着其他国家,中国人越来越自信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也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指出,公共外交这一概念涉及战略、实践和学术3个层面,未来国家良好形象的塑造,必须有大批具备良好的公共外交素养的跨文化人才,成为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的使者,大学有责任承担起理论构建、基础研究和政策咨询等重要使命。
陈雨露说,国内高校首个以公共外交为研究主题的公共外交研究院,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该机构将以公共外交为核心推动协同创新,致力打造为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智库和人才培养基地。
论坛上,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李肇星与现场嘉宾分享了自己的外交实践和体会,并对公共外交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在未来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国家形象塑造上,公共外交将有更大作为。”李肇星强调说。(本报记者 顾 阳)
原文链接:[经济日报]中国公共外交将有更大作为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