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人类文化与超验意义”(Human Cultures and Transcendent Meaning)研讨会在文化大厦20楼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召开。此次研讨会是中国人民大学与芝加哥大学促进人文学学术交流的计划之一,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哲学院与芝加哥大学神学院联合举办,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承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副所长耿幼壮主持了本次研讨会。
上午,芝加哥大学德怀特·霍普金斯(Dwight N. Hopkins)教授作了“全球化处境下的人类文化、超验意义或人类生存”(Human Culture, Transcendent Meaning or Being Human in Global Contexts)的演讲。他比较了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及美国黑人文化的四个主要价值,试图从中探索出一种人类共同的价值及这些价值背后的超验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青年教师李丙权博士在回应中认为,德怀特·霍普金斯教授强调了多元文化的共同性却有忽略文化特殊性的嫌疑,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共同面临技术化和现代性的挑战,一种真正的共同体只能在对话中产生,对话的起点不是超验的意义,而是从各民族文化传统中寻求资源。
下午,威廉·席崴克(William Schweiker)教授作了“全球化处境下的人类文化、超验意义或人类生存”(Human Culture, Transcendent Meaning or Being Human in Global Contexts)的主题演讲。他主要从伦理角度分析了主题中各术语的定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伦理学积极的现实意义,并希望能推广一种全球伦理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姚新中教授在回应中肯定了威廉·席崴克教授的观点,同时提出一些更深入的思考,以激发与会学者对伦理学的兴趣。
在每一环节,主办者都安排了现场讨论,参加会议的老师和学生提出了诸多深入有趣的问题,气氛热烈。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