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首场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以“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与价值支撑”为题作了首讲。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副总编辑兼光明网总裁陆先高,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陈雨露、党委副书记马俊杰,中国伦理学会荣誉会长陈瑛等出席首讲仪式,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首都高校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叶小文从“文化焦虑”与三君子问,中国梦呼唤“文艺复兴”,富起来更要“厚德载物”三个角度出发,阐释了“民族复兴中国梦,一定要有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的观点。
叶小文认为,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的现状,我们必须直面“文化焦虑”,改变“文化发展繁而未荣”的现状,推进一场“新的文明复兴”,医治市场经济中的“信用缺失症”。而这一切的根基,在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开展法治、规治、德治、心治、综治,形成长效“治疗”机制。
“文化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传统是民族的本。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肩负着推进一场新的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叶小文表示,构建核心价值观,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对症下药、对症施治,在道德问题上聚焦,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化解市场经济中的道德悖论,使道德成为市场经济的正能量。
针对现场学生提出的“在网络言论影响逐渐提高的今天,怎样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真正走进青年人的心里”等问题,叶小文结合实际作了解答,并表示相信当代青年人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判断。
中国伦理学会荣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校友陈瑛在总结发言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乎国家、民族、个人幸福最根本的问题, “我们都要问自己,现在这个时期需要的价值观是什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树立起实实在在的价值观,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由中宣部指导,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光明网承办。该活动将陆续在全国开展,邀请一流的专家学者和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典范,进行科学、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解读,并运用网络视频直播、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进行广泛传播。
相关链接:
[人大新闻网]砥砺青春信念 人大学子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光明日报]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与价值支撑:“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首场报告
[光明日报]“核心价值观可以这样谈”:“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首讲侧记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