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勇先著作《英语发展史》发布。该书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以人物、事件、文学作品以及科技发明为主线,简述了英语在过去1500年间的发展演变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伊志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总编徐建中,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永林,以及海内外语言学界著名专家代表,澳大利亚研究界著名学者代表,高校教师代表,教育部、外交部相关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相关学院、部处负责人出席发布会。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胡壮麟发来视频祝贺。
《英语发展史》全书共分八章,分别介绍了英语的现状,英语的隶属关系,英语的断代分期以及古英语、中世纪英语、早期现代英语和现代英语的特点,英语发展演变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外来语言对英语的影响,英语的变体,以及英语对汉语的影响等内容,基本涵盖了语言学、文学、词汇学、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等领域的重要内容。
伊志宏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张勇先教授秉持认真、负责、严谨的治学态度,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写作完成《英语发展史》,该书内容丰富,既有学术性又不乏趣味性,对于从事英语教学、文学和语言研究的工作者都具有借鉴意义。她指出,在全球化趋势下,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重要性不断显现,中国人民大学正在全面加强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国际交流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张勇先教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出版发行《英语发展史》,有助于英语学习者了解英语发展的历史,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徐建中总编认为,《英语发展史》既是一本有分量的专著,又是一本有特色的教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该书凝聚了张勇先教授多年的研究成果,处处闪烁着他的教学智慧和学术思想。全书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贸易、宗教、文化、体育以及社会变迁等多个方面对英语的发展和演变加以论述,有理有据,论述充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胡壮麟教授指出,《英语发展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不仅纵向关注英语的发展进程,还横向与汉语言的发展进行对比,是一本难得的基于英语本体研究的学术专著。全书写作历时十余年,修订历时两年,每章都曾重新修订,并新增了汉语对英语的影响、英语近年新增词汇和表达方式等内容,使得内容更加生动、更具科学性。
张勇先教授曾任杨永林董事长高中时期的班主任,杨永林董事长在致辞中讲述了张勇先教授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深刻影响。他表示,张勇先教授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英语发展史》是张勇先教授的心血之作,作为学生对该书的成功发布深感骄傲。
对于本书的写作,张勇先教授介绍,在英语的发展历史中有四次重大事件,分别是449年的盎格鲁-撒克逊入侵、597年基督教的传播、787年北欧海盗入侵和1066年的诺曼征服。英语作为一种杂交语言,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受到过拉丁语、法语和丹麦语等语言的影响和改造,并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他认为,“元音巨变”是多种社会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外来语、饮食和作料、气候和地理位置、心理因素等对“元音巨变”都有着影响。
张勇先,祖籍陕北,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上世纪80年代初留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此后加入外交使团,在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工作。1989年任期结束回国,后于墨尔本大学学习并在该校教授汉语。1994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英语发展史”、“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口译”、“英语文化与英语成语”等课程。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