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至15日,学校党委书记靳诺、副书记吴付来一行赴西藏自治区考察调研,亲切看望西藏人大校友,与自治区政府续签合作备忘录,慰问“千人百村”社会调研团队并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社会调研座谈会。
12日晚8点,靳诺书记一行不顾舟车劳顿,高原反应,来到了拉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华钰大厦,与西藏人大校友举行座谈,并为西藏人大校友联络处揭牌。来自西藏各地(市)40余位校友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活动持续近三个小时,现场气氛热烈。
校友座谈会由西藏自治区宣传部文改办主任向顺宝校友主持。在座谈会上,向顺宝校友介绍了在藏校友情况及西藏人大校友会筹备情况。据统计,目前在藏校友共有600余人,分布于西藏的各地区、各行业。西藏校友会筹备工作自2012年开展以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13年10月11日,校长陈雨露签发《中国人民大学关于同意申请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藏校友联谊会的函》(人大校字﹝2013﹞161号),同意以中国人民大学西藏校友联谊会筹备组为基础,向有关部门申请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藏校友会。
在座谈会上,党委副书记吴付来同志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智库建设及美丽校园建设等方面向西藏校友全面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
西藏校友们向靳诺书记一行汇报了在藏工作情况。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泽丽校友认为,西藏自然条件独特,整体经济水平较低,人才匮乏,母校的援藏项目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希望母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继续大力支持西藏。海天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刚校友着重介绍了自己如何把从母校学来的知识运用于西藏的发展实际中。华钰矿业副总经理徐建华校友作为在藏民营企业代表,结合自身经历谈了自己对人大校训“实事求是”的理解认识以及对自身的影响。他还建议西藏校友们要加强联系合作,在西藏每年举行“中国人民大学西藏发展论坛”,群策群力为西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此外,李悦、萧映朝、郑淑琴、陈健坤、陈雅微、卓玛、秦世哲等校友们也在座谈会上发言,畅谈感受,感恩母校。
在听取了校友们的汇报以后,靳诺书记代表母校和陈雨露校长表达了对在藏校友的亲切关怀和问候。她首先对西藏人大校友在西藏的坚守和为西藏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她说,西藏这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圣洁土地,具有重要的屏障意义。守住西藏的每一寸土地,守住西藏的原生态文化,守住民族大家庭共同创建的中华文明,意义重大。
靳诺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正规、新型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理论创新、文化传承、决策咨询和社会服务等重要使命。人民大学具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培养“行为精英、心为平民”的国民表率和社会栋梁,这是母校和广大校友们共同的血脉、基因和标识。靳诺书记说,人民大学要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一流大学的最终评价标准是社会的认可,是校友们的表现。这次来到西藏,我们欣喜地看到,校友们在如此艰苦的地方做出重大贡献,我们对建设好人民大学就更有信心。
靳诺书记最后深情地说:习总书记提出了要系好人生的扣子的希望和要求。校友们都已经把第一粒扣子系好了,我相信,校友们也一定能系好一生的扣子,能够为西藏的发展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希望在藏校友们能够互相支持,互相感染,传递正能量,把西藏校友会建设成为校友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母校虽然和各位校友远隔千山万水,但是母校会一直牵挂、惦记着西藏校友们。祝愿校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生活美满,事业有成!
座谈会尾声,靳诺书记、吴付来副书记和校友代表为西藏人大校友联络处揭牌。
13日下午,靳诺书记一行来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西藏自治区有关单位负责人进行座谈,并签署新一轮合作备忘录。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孟德利、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奉朝、宣传部副部长素朗顿珠、教育厅厅长马升昌、副厅长楼旭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泽丽、西藏民族学院院长洛松德青等出席活动。会议由西藏自治区副秘书长李秀珍主持。
在座谈会上,双方有关部门负责人回顾和总结了双方合作情况,高度评价了双方合作在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新一轮的合作进行了展望和建议。
靳诺书记对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与该校的合作表示感谢。靳诺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在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优秀人才的同时,致力于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始终把积极回馈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靳诺书记指出,这些年来西藏自治区发展日新月异,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西藏工作在新时期下也面临着复杂局面和深刻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响应中央号召,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以此次续签协议为一个新的出发点,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全国高校数量最多、门类最全、综合水平最高的优势,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自治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在会议上,孟德利副主席代表陈全国书记、洛桑江村主席对靳诺书记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一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援藏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帮助西藏自治区实施科技兴藏和人才强区战略,为推进西藏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出谋划策,在提高自治区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自治区各相关单位要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援藏工作,合作双方要多沟通、多联系、多走动,找准联系合作的重点和途径,继续深入做好对口援藏工作,确保备忘录确定的各项内容落到实处,让双方在密切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共赢。
在会议上,靳诺书记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孟德利副主席代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备忘录》上签字。
早在2000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全面合作协议书》。2009年8月,双方又签署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备忘录》。十多年来,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讲究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合作、对口援助等方面开展了紧密合作。此次签署的新一轮合作备忘录,明确了今后5年双方合作的新任务新目标。
14日上午,靳诺书记一行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亲切看望慰问“千人百村”社会调研团队并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社会调研座谈会。
靳诺书记一行在拉萨市委副书记马新明、共青团拉萨市委书记洛色、曲水县县长孙宝祥等陪同下,来到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才纳村,与正在当地开展“千人百村”社会调研的同学们一同开展入户调查。在村民家中,靳诺书记详细询问其家庭收入支出、子女教育、农村医疗等生活情况,并就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随后,靳诺书记一行在才纳村村委会与“千人百村”社会调研团队进行座谈。座谈会上,国际关系学院孙润南、公共管理学院索朗央宗等6名同学详细汇报了此次调研情况,并就西藏农村经济发展、西藏民俗文化及多民族文化交流谈了调研的心得体会。共青团拉萨市委书记洛色作了讲话。洛色表示,“千人百村”社会调研活动意义重大、制度完善、可借鉴性强,共青团拉萨市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配合人民大学做好“千人百村”社会调研活动。
靳诺书记向对“千人百村”社会调研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拉萨市各有关部门表示感谢,对同学们克服重重困难、深入高原藏区开展社会调研给予了高度肯定,并通过才纳村调研团队向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千人百村”社会调研的同学们表达了亲切问候。靳诺书记指出,西藏自治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深入了解西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情况,扎实开展社会调研,对深入研究中国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大有帮助。靳诺书记希望同学们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以人民为师,向实践学习,不断加强学习实践,努力成长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靳诺书记表示,人民大学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将继续发挥学校优势,向西部地区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为祖国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座谈会结束后,学校党委副书记吴付来与拉萨市委副书记马新明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社会调研样本村揭牌。
8月15日下午,靳诺书记一行来到林芝地区,亲切看望了林芝地区工作的人大校友代表并进行座谈。
座谈会由西藏大学农牧学院人事处副处长姚学林副教授主持。在座谈会上,党委副书记吴付来向校友们介绍了学校近期发展情况。校友们汇报了在林芝地区的工作情况,回顾了在学校求学期间的经历和感受,真诚感谢母校对自己的培养。
校友们表示,在人大求学期间,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母校对西藏学生的关爱帮助以及老师们给与的特殊关照。在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下,西藏学生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提升了学术品格、道德品质、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能力,实现了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这都为校友们来到西藏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校友们说,到林芝工作之后,他们以是一名人大校友而骄傲自豪,同时也以是一名人大校友而自勉,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牢记“实事求是”校训,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勉励自己,要求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西藏发展做出贡献,在用人单位中获得了肯定,在社会上赢得了声誉。
在座谈会上,靳诺书记向各位校友表达了母校的亲切关怀和问候,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校友们表示感谢,感谢校友们在西藏地区为母校赢得了荣誉。作为学校的重要战略之一,学校也将进一步动员和引导更多的学生到西藏等艰苦地区就业。
靳诺书记殷切勉励校友:西藏校友们身处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关键的“节尾”,一定会大有用武之地,大有可为之处,能够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权建设做出新的贡献,能够为新生代的人大学子做出新的表率!
靳诺书记一行在藏考察期间,还会见了自治区副主席边巴扎西校友、姜杰校友和拉萨市委书记齐扎拉等有关领导。
随团考察的还有校长助理、学校办公室主任郑水泉、党委组织部部长杜鹏、招生就业处处长王鹏、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周荣、校友办主任郭海鹰、学校办公室副主任郑小敏、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办公室主任李艳丽,团委副书记阿勒泰赛肯。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