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人大主页 数字人大 校长信箱 广角 部处 院系 校园 校务 交流 学者 学生 学术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人大新闻网>一周热点
人民大学主办长江公共外交高峰论坛 引各界热议“企业走出去”话题
2014-09-12 08:54:00
26,583 次浏览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
编辑:浩爽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首届长江公共外交高峰论坛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各大媒体对该论坛的嘉宾、话题和主要观点进行了持续深度报道。该论坛的主题——如何运用公共外交的智慧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成为企业界和媒体界观察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的新视角。

1

该论坛于8月31日在九江举行。原国务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戴秉国,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虹,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商务部前副部长陈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政协外委会前 副主任吕凤鼎,国务院新闻办前副主任、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王国庆,中国日报前总编辑朱英璜,国际商会执行董事张燕玲等众多公共外交专家、高校学者、企业领袖等共同出席了本届大会。

开幕式上,原国务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前主任戴秉国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他说,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想搭乘中国发展这趟列车,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企业走出去会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和风险。但是我们企业一定要下决心迎难而上,尽量防范和规避风险,努力学会应对风险,要努力提高走出去的能力、质量和水平,创造新的辉煌。

2

戴秉国指出,企业搞公共外交,最重要的无非是要做好人的工作,让当地的议会、政党、政府、领导人、非政府组织干部和群众等了解你、喜欢你、信任你,能够同你真诚地合作,这样企业走出去,就会走得好。得人心者得天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何做到得人心,人家喜欢你, 同你真诚的合作呢?戴秉国就我国企业“走出去”如何进一步搞好公共外交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

第一,树立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企业走出去,不仅仅是资金技术走出去,而是应当是我们民族良好的精神风貌、道德行为等中国的良好形象走出去。这两者要很好的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要两手抓,也要两手都要硬。如果硬件很好,软件很差,走出去也走不好,或者走出去是不可持续的。要坚持互利共赢,注重商业道德,注重企业的文明经营管理,讲究诚信,注意回馈当地的社会,注意保护当地的环境和生态,不能唯利是图,自私自利。 每一个企业的领导和员工都应当是中国良好形象的体现,不要说有损中国形象的话,不要做有损中国形象的事情。

第二,要谦虚谨慎,尊重对方。要尊重对方国家的历史传统习俗和文化、尊重对方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对方国家选择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对外政策。不要介入他们的内政。切不可有任何大国主义的表现。还要虚心学习,借鉴人家的长处,开放的本质就是谦虚学习,习主席指出,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 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断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三,要善于坦诚沟通,正确的解读中国。随着中国的不断成长壮大,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关注,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解答外界提出的许多问题。如果要让人家了解你,认识中国,从而认识你的企业,企业的负责人要注重学习,走出去的所有同志都要注重学习, 先培训好自己。企业家走出去可以实事求是讲我们取得的成就,要讲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可过份夸大自己取得的成绩。我们企业走出去,要用真诚的合作去消除人家的疑虑,要用亲身经历的熟知的中国的国情省情乡情家情来告诉他们,中国要真正发展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四,要关注和把握你所走出去的国家,世界、地区发展的变化。来决定取得正确“走出去”的战略、政策,不可盲目地瞎走。我们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不仅要有一些人会搞公共外交,还应该有一些人注意跟踪研究形势,做到心明眼亮。企业要注意跟踪研究不同国家的形势的动态,学会把握世界大势。

戴秉国最后指出,举办这样的论坛很有意义,我们不要止于几个人议论一番就没事了,而是要落到实处,让企业帮助实实在在感到对他们有帮助,有支持,就是要管用。可以在论坛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搞好公共外交等方面可供参考借鉴的充实的读物,经过长期努力, 最后形成一套有我国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展公共外交或者其它方面开展公共外交的读本。中国的公共外交还是大有可为的,相信我们的企业一定会更好地走出去,在走出去包括开展公共外交方面,都能够创造出新的业绩和辉煌,从而为中国整体外交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开幕式上致辞。

7

他说,公共外交实际上解决的是新世纪中外之间的深入沟通、相互理解、 文明互鉴的问题。企业在国外市场积极有效地承担社会责任,既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是也是提高国家形象的软实力,中国企业的产品、机构和人员深入世界各地是最重要的中国名片,也是中国形象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如何在异域文化的制度环境之下,把对外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关系工作做好需要企业自身的深入探索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智力支持。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一大目标就是要努力完成为中国企业的发展谋福利,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这涉及到公共外交的针对性问题。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也还远远不够。他强调,举办这个论坛就是一起来听企业家说话,听政策的制定者说话,听进行前沿研究工作的学者说话,就是为了让中国公共外交的目标更加地明确,空间更为广阔,内涵更为丰富。让企业共享公共外交的红利,也让企业能够为公共外交的发展更有效的贡献力量。

开幕式之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人大公共外交研究院执行院长伊志宏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4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长赵启正作了题为《公共外交的界定和企业的责任》的主旨演讲。

3

他从公共外交的界定、基本任务,企业家的交往方式等方面论述公共外交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责任。赵启正认为,公共外交是以传播本国的形象,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进而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的跨国活动。企业家和外国人交流,就要讲你自己的中国故事,小至个人家庭,大至社会的故事,中国特色、中国文化就在其中。公共外交是传播本国的形象,而不是塑 造形象,形象不是靠塑造,是靠传播。“公共外交可以洗脸、可以化妆,但是不可以去整容。”“改善外国对本国的民意,外国政府就可能采取对本国比较好的关系。”赵启正认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任务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国外公众认识和理解中国。赵启正说,中国企业要“走出去”,企业家不要讲套话,企业家和 外国人交流要讲自己的“中国故事”,讲你的品牌,讲你的质量保证。他认为舆论决定商机。中国的境外投资企业要赢得当地的信任除了尊重当地法律,还要积极展 示他们与当地的规范相契合。他借用《福布斯》一篇文章称,投资企业必须在遵循法律条文的基础上做更多的努力,他们要展现出对当地价值观与规范的真心尊重。 他们还必须明白地表示,对法制精神的尊重。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前驻外大使吕凤鼎在报告中指出,中国“走出去”的企业除了要遵纪守法,还要积极履行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要在国际上维护好中国企业良好的形象。“企业走出去很重要,但要走好很不容易;公共外交很重要,但要做好很不容易。企业家要 成功把二者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报告会上,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作了《走出去战略与公共外交》的报告。他的报告分两个部分。一是关于走出去的战 略形势与趋势;二是走出去与公共外交。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王国庆作了《“走出去”企业与国家形象传播》的报告;奥美广告 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宋秩铭作了《关于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的报告;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中国区主管、CGA主席团成员王华作了《开放,包容与共赢——中国跨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的报告。

8

下午的专题研讨交流分三个版块进行。企业版块——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实挑战,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主持。《21 世纪经济报道》副总编、晨哨网 CEO 王云帆作了《晨哨,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背后的吹哨人》专题报告;三一重工集团副总裁贺东东作了《全球本地化战略——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专题 报告;中非发展基金市场发展部副总经理吴哲能作了《从投资非洲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报告;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鑫 宇作了《企业海外环境性风险防范》的专题报告。

政策版块——管理视野中的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由《环球时报》副总编辑段静涛主持。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燕玲作了《企业走出去中国际反腐败规则》专题报告;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党组书记皮钧作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与制度财 富》专题报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责任评估与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教授作了《我国对外投资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专题报告;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作了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外交能力》专题报告。

文化与传媒板块——中国企业国际传播的文化问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传媒中心主任姜飞主持。原中国日报总编辑朱英璜作了《媒体视野中的中国企业国际战略》专题报告;九江学院校长甘筱青作了《中华文化在企业“走出去”进程中的话语对接——基于<论语>、<孟子>公理化诠释的视野》的专题报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局张义豪作了《走出去企业的境外宣传工作》专题报告; 原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黄友义作了《语言就是资本,语言就是生产力——关于企业走出去的语言服务》的专题报告。

6

首届长江公共外交高峰是2014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大型学术活动。首届长江公共外交高峰论坛由长江公共外交高峰论坛组委会、中国人民大学主办。国家主管部门负责人、企业界领袖、公共外交顶级专家、高校学者、媒体代表、海外演讲机构代表等120余人出席大会开幕式。

相关链接:

[CCTV]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 公共外交意识推动企业走出去”

[人民网]首届长江公共外交高峰论坛全程直播专题

[人民日报]首届长江公共外交高峰论坛举行

[新华社]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如何“擦亮”中国形象

[环球时报]《中国企业是公共外交的生力军》专版

[中新社]首届长江公共外交高峰论坛江西举行

[财新传媒]商务部前官员:区别看待中国企业“出海”

[财新传媒]中非发展基金称部分项目已到分红期

[财经周刊]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四大挑战

[央广网]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公共外交实践

[人民网]三一重工副总裁谈告奥巴马:要大胆利用法律武器

[凤凰网]深度专题 《精英范》《赵启正破题公共外交:可以洗脸化妆,但不能整容》

[21世纪经济报道] 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对外非金融类投资已累计3万亿美元资产总额

[中国日报]Public Diplomacy Summit eyes outgoing Chinese firms

[人民网人民电视] 首届长江公共外交高峰论坛8月31日举行

[江西卫视]《江西新闻联播》 首届长江公共外交高峰论坛在九江举行

[光明网九江日报] 头版 《首届长江公共外交高峰论坛在浔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