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宣布中国将主办2016年G20峰会,次日G20领导人共同声明写入该内容,并“期待2016年在中国的会见”。至此,中国再次成为自2014年APEC会议以来全球领导人盛会的东道国,这也意味着中国人民大学关于“中国积极申办2016年G20峰会”的智库建议最终变成了现实。
“2016年主办G20峰会”的建议最早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教授提出。2013年8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20国智库研讨会”,对金融危机后的国际治理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了全球第一份G20智库共同声明,提及G20机制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延续这个国际治理机制,需要有一个拥有充分感召力、粘合力的国家敢于担当延续G20的国际责任。为此,陈雨露教授递送“建议我主办G20首脑峰会拓展国家利益”的内参报告,并于2014年4月先后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刊发文章,阐述G20对世界治理与中国发展的意义。该建议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
中国是否能成为2016年G20主办国,日本是最大的竞争对手。根据2011年法国G20峰会后的共同声明,此后四年的主办地分别是墨西哥、俄罗斯、澳大利亚与土耳其,其中谈到“2015年之后G20的主席国将由轮值地区选举产生,首先由亚洲小组开始,包括中国、印尼、日本和韩国”。为此,2014年9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第二届20国智库研讨会,推出中国首份G20智库报告,正式建立全球第一个G20智库合作年会机制,再次通过第二份20国智库共同声明,支持2016年中国主办G20峰会,在全球智库圈奠定舆论基础。此后,陈雨露教授还主编出版了中国首部G20智库蓝皮书《大金融与综合增长的世界》。
2014年11月13日至14日,G20峰会前唯一一场主题为“加强全球增长”的预热峰会,由国际商会(ICC)与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各一家智库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是承办此类峰会的首家中国智库。在两天的分论坛中,国际商会执行理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高级研究员张燕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高级研究员庞中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执行副院长王文分别作与G20相关的主旨发言。预热峰会受到极大的关注,被称为“中国日”、“人民大学日”,《澳大利亚人报》G20专版头条、央视、凤凰卫视、新华网首页、新浪首页、《环球时报》头版及整版文章都对此进行了重点报道。
随着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宣布,本次G20首脑会议2016年东道国的悬念揭开,背后凝结着中国智库的重要推动作用。许多媒体报道,这标志着中国智库在国际知识竞争中的崛起,以及对全球智库的吸引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相关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参与承办G20峰会官方分论坛 中国智库首开先河
[中国青年网]人民大学智库首部G20蓝皮书:全球治理新阶段中国智库不能失语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智库推动中国全球治理话语设置力 人民大学发布中国首部G20智库蓝皮书
全球首个G20智库年会机制启动 人民大学领衔发表共同声明并发布首份G20智库报告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