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至7日,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海德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维也纳大学、莱顿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大学等欧美名校的20位重要汉学家齐聚比利时,出席鲁汶大学主办的“汉学的反思”(Rethinking Sinology)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为中国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杨慧林教授一行3人受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作发言。
针对全球化的现实处境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更多关注,欧美学界的相关研究也面临诸多变化和挑战。此次会议以“反思”为主题,并提前在欧美最重要的大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意在商讨更为紧密、有效的全球合作,并推动汉学研究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用维也纳大学副校长魏格琳(Susanne Weigelin-Schwiedrzik)教授的话说:“中国已经从边缘走到了世界中心,而在大学建制中,汉学和中国研究的地位尚未与之相称。”
据本次会议的召集人、鲁汶大学汉学系主任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教授介绍:主办方将根据与会者的讨论形成一份总结性报告,为国际学界提供参考。
2月8日至9日,杨慧林教授一行访问总部位于荷兰的博睿出版社(Brill Press)及莱顿大学,并应邀参加莱顿大学440周年庆典。博睿出版社已有333年的历史,长期致力于有关中国文化的学术出版工作,尤其以不收出版费用、提供前期资助的合作出版方式获得了学界的普遍信任。访问期间,代表团与博睿出版社商讨了《基督教文化学刊》、《世界汉学》等学术刊物英文版丛刊的出版计划。
在莱顿大学校庆活动之后,代表团顺访了莱顿大学人文学院、汉学系,并参观了著名的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藏书馆。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