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930大讲堂进行了题为“创业分享及中国农村现代化讨论”的报告。此次报告是“中国农业与发展经济学家论坛——人大代表人大行”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形势教育课程和创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学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共130人参加此次报告会。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唐忠教授主持了报告会。他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主讲嘉宾陈泽明先生的个人经历并强调了本次报告的重要性。
陈泽民董事长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创业时的感悟与趣事,并交流了对当前中国农业产业的见解。他下海创业前是外科医生,谈到创业初衷时,陈泽民董事长说到:“全国范围内第二波创业热潮起始于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在南巡讲话后,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公务员被允许下海创业。在改革开放前老百姓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创收改善生活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被允许。创业热潮开始之后政府逐渐放开了创业经商的限制,由于这一批下海经商者通常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因此这批创业者在当时被称为‘星期天的工程师’,而我正是赶上了这个好时机。”他将自己创业成功归结于党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坚持不懈、敢于背水一战。他说:“当时我是个体户,只借了一万五千块钱卖汤圆,但我明白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也知道要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正是基于这种基本认识,不搞投机倒把,我在创业路上过得也算是一帆风顺。因此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敢于尝试,担起自己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石,也是一切幸福生活的核心。”
在交流中,陈泽民董事长重点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专业跨度太大,创业路径狭窄的问题。他认为,绝大多数创业人员,尤其是跨行业的,知识就是财富。他鼓励同学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跨学科接触一些其他门类的知识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广阔的知识面是创业的不竭动力。他强调要擅于结合自身优势,提高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说自己是外科医生,所以抓住机遇、看准目标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特点为自己的创业过程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在做企业的过程中要沉下心来把自己能做的坚持做精、做大、做强,不好高骛远一味攀高,这样日后一定会获得巨大成功。正是结合早年对强弱电的研究和医疗中低温麻醉、移植的技术积累让他悟出了两期速冻法,发明出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利庠对讲座进行了点评总结。他将讲座内容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相结合,从“不给自己留后路”、“敢于实践”、“简单所以伟大”三个方面总结了报告精要。会后部分同学还就自己在创业筹备阶段的困惑与陈泽民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强调创业创新的今天,将人大代表请进校园分享创业经验,提供创业交流,与同学们共商时事,探讨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对于拓宽视野,增强思维高度,逐步培养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坚定的政治思想意识、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