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由哲学院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形势与政策”系列课程第一讲举办。本场讲座由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臧峰宇主讲,主题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哲学院党委书记张鹏举主持。
臧峰宇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前提”“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与历史选择”和“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个方面展开了详细阐释。
臧峰宇表示,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提出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未来五年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深刻展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理解这一实践逻辑,深思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并呈现中华文明的新气象,首先要把握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其对现代文明转型的期待。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在对现代生产过程及其内在逻辑的研究中展现的,马克思肯定现代社会形成以来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强调现代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因素对现代社会运行具有基础性意义。同时表示,资本现代性造成了一种盲目地奴役人的力量,这种奴役人的力量反映了劳动和资本的“抽象人格”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阻碍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现代化源自西方,在资本现代性展开过程中对东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与西方文明冲突与碰撞过程中,中华文明努力实现自我超越,进行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式现代化从梦想走向现实,在实践中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现实性,在理论上呈现反映实践思维方式的科学规定。这时,中国现代化探索不再是被动的,而日益展现内生性力量。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日益清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模式,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世界历史视域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实体性内容,实际地超越了资本现代性的弊端,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高度。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前进道路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深刻领悟我们党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和必须牢牢掌握的重大原则,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以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杨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