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与舆论生态研究院等主办,国内13所新闻院校协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闻舆论思想学术论坛”召开。
这是今年国内新闻传播学界首个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闻舆论思想为主题的大型学术会议,来自50余家学院、科研机构、学术期刊、媒体等百余位学者、专家、学生等齐聚云端,共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闻舆论思想的辉煌历程,畅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闻舆论思想的时代新篇章。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百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主持。
胡百精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这次会议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项实质举措,是探索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一次学术盛会。自主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基底,要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同时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开展全球学术对话,关怀人类共同的问题和价值。
周勇代表新闻学院对兄弟院校及学界同仁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特别强调,要面向新时代,加快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今天会议的主题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也回应了时代的要求。
在主题发言环节,来自全国各大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近二十位嘉宾依次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辉锋主持。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童兵表示,新闻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代,我们召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闻舆论思想学术论坛,明确了继续前进的目标。对此,要不断坚定前进的信心,不达目标绝不停止前进的步伐。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郑保卫围绕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百年发展以及如何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百年新闻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理论贡献等问题,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百年发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与理论精髓。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四川大学讲席教授陈力丹以《踏实研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论著》为主题,提出读懂读通马列主义的著作才能够把马列主义真正地中国化的观点。他表示要读原著、不要转引,要引用最新版的马列中译文,尽可能查证马恩列的原著文字以深化理解。他还简要介绍了《马恩列关于新闻学论述摘编》的编写工作进展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围绕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问题,详细梳理了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复杂历史背景,并表示,对于《解放日报》的改版问题的探讨,不应局限于“改版”的视域,而应从《解放日报》的改进、改革与改版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出发,全面深入地加以把握。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蒋晓丽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的创新发展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理念的发展,表现为党性和人民性原则的统一、正面宣传与新闻规律的结合;其次,功能的发展,体现为国内网络空间的新的治理与国际传播能力的新提升;最后,路径的发展,展现为媒体深度融合和智能化媒体建设。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思想基础》为题,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与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她表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延安整风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从党报发展的角度看,通过《解放日报》改版,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体系逐渐形成。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雷跃捷在发言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时代篇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实践的行动指南,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守正创新的科学引领。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创新以及发展”的主题,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中意识形态风险的判断,剖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表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新闻学“三大体系”,要坚持面向学科的重要基础、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面向实践的重大问题;要坚持学科体系优化、学术体系强化、话语体系活化和社会贡献深化。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兼党委书记张涛甫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化”的主题表示,新闻观是包括新闻知识、方法和价值的理解框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超越了狭义新闻观的视野,将新闻观视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置身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当中加以考察,注重其同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关联。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的发言题目是《传媒生态与迭代逻辑——中国传媒业的深度融合》,她表示,在技术的升级换代下,深度媒介化有更高维度的媒介实践,媒体的定位和功能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信息传递,而是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深深嵌入到社会结构的运作之中。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野下新闻传播学科的协同育人》为题,表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他认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要以协同育人为方法论,并表示要在协同育人的培养中坚持新闻传播学科的主体性、形塑协同育人体系的科学性、强化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性。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围绕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建设,如何加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建设进行发言。他表示,理论建设要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要有破有立,要形成新的概念体系,要加强学派建设,要保持干净学风。
周勇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灵魂来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表示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传播史的体系化研究,要将马列经典论述与党的新闻理论相结合来建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理论体系,要解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悬空化的问题,并阐述了“舆论与国家治理”“国际传播与中国话语构建”“全媒体与融合新闻生产”三大学术方向。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从马克思的著名观点“用时间消灭空间”出发,表示每一次时间对空间的征服都是一种交往和传播,并且这一历史趋势还在加剧。但这背后会带来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和价值理性的日益式微。他认为,要回到马克思关于社会关系的理论,通过社会关系的重构来解决价值的选择和重构问题。
主题发言结束后,张辉锋向与会专家和参会师生表示感谢,并宣布了下午各分论坛的议程安排。
在下午的专题论坛环节,九大平行论坛同时举行,包括三个平行院长论坛,一个主编论坛,一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教学论坛以及四个学术论坛。
院长论坛一以“新文科与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为主题,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主持;院长论坛二以“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为主题,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韩晓宁主持;院长论坛三以“智能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为主题,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李彪主持。三大院长论坛汇集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等40余家国内高等院校的院长、副院长等参与研讨。
主编论坛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学术期刊建设”为主题,由《国际新闻界》主编刘海龙主持。17位国内顶级学术期刊主编、副主编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稿件刊发情况、如何办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栏目、怎样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栏目设置中凸显选题创新以及怎样通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切实指导学术期刊的办刊实践等具体议题进行了广泛且务实的深入讨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教学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主持,12家国内新闻院校的专家学者畅谈各自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围绕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闻舆论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展开讨论,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在四场学术论坛上,59篇通过匿名评审的论文在现场进行了宣读。研究主题涉及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闻思想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闻思想的时代创新、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工作多元发展等方面。
(责任编辑:刘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