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哲学院党委开展“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专题研学活动
来源:哲学院
时间:2022.06.09

5月15日,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臧峰宇主持开展“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专题研学活动,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哲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鹏举、各教研室教师代表参加研学活动并进行研讨交流。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教授徐飞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中国人民大学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面,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做其他高校的表率。

外国哲学教研室教授聂敏里表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在科研上,要做到学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尤其是增强思想的现实关怀,让思想统领学术。在教学上,除了知识传授和学术训练,还需要加强思想引领,努力在哲学教学过程中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影响学生、培养学生。

中国哲学教研室教授林美茂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既阐明了当代中国的教育性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又充满了对于广大受教育者的殷切期待与深沉嘱托,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教师,不仅需要做好“言传”,更需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身教”,努力与学生一起成长,让自己成为学生之“师”、之“友”、之“范”。

伦理学教研室教授肖群忠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对教师所提出的寄语与希望充分体现了对中国传统师道观的传承、创新,既秉承传统,又与时俱进,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崇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渐达佳境。

宗教学教研室副教授张雪松表示,成为祖国需要的“大先生”,不能搞噱头、哗众取宠,要脚踏实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学者应该甘于寂寞,为学生、为后辈甘当人梯,好学深思,厚重而不轻浮,这才是真正的“大先生”。

管理哲学教研室副教授原理表示,新时代的教师要以深厚、扎实的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希望培养出将家国情怀和对党的忠诚融入自身事业发展的人才,自身就应该有这样的情怀,这样的视野,这样的格局,这样的站位。

美学教研室副教授李科林表示,“经师”易遇,“人师”难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既是对教师的鼓励,也是对教师的期待。作为教师要完善自我、培养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修养,重新发现中国精神,认真倾听人民呼声,把握时代的脉搏,承担民族的重任,为学生树立榜样。

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主任马建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很高的要求。从专业研究的角度来说,科学技术哲学这个专业非常具有时代感,在强国路上,人与科技的协调发展,是科技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相关议题,作为专业研究人员,要有一个推进,同时也应有效引导研究生向这样的时代命题倾斜,担当时代责任。

逻辑学教研室主任张炎表示,逻辑学教研室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贯穿教研室工作过程中,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产出对科研发展具有实际推动性的学术成果,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到人才培养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创新思维,为培养造就未来的学者提供有力的支撑。

政治哲学教研室主任田洁表示,“人师”是师生之间的持续互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通过自我反思和来自学生、同行和导师的反馈,不断修正和深化教学理念。与学生从相互分享经验和专业知识中受益匪浅。在与同事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学习,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臧峰宇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各位教师代表参加专题研学,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深入研讨,增进共识。今后,哲学院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高质量教师发展体系,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打造中国哲学教学与研究的高地。引导年轻教师向大先生们学习,树立高远的学术志向,传承厚重的学术积淀和高尚的道德情怀,秉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术己任与思想追求,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在哲学领域深耕厚植。要进一步加强哲学学科建设,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机制,进一步提高哲学人才培养水平,努力培养具有理论思维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郑钰 何睿 张凯怡)

编辑:李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