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党委书记王化朝:镌刻在百姓心田
时间:2014.03.24

王化朝生前工作照。(新华社发)

2005年3月29日,一个生命的轨迹在这一天戛然而止。

这个生命还很年轻,刚刚30岁。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沙口集乡的干部群众无法相信,因突发脑溢血,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正是他们的“贴心人”―――党委书记王化朝。

有人说,王化朝活得不值―――才30岁,与妻子聚少离多的日子,他还没来得及享受甜蜜的二人世界,还没来得及拥有自己的孩子,还没来得及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上到处看看,更没来得及回报养育他的父母,就这么匆匆地走了!

有人说,王化朝活得值―――才30岁,却是沙口集乡43000多乡亲的主心骨!50多岁的村支书们一提起他,个个忍不住抹眼泪;乡亲们说起他,一句“王书记是为俺老百姓办事累死的”,就已眼圈发红;敬老院的老人们念叨起“化朝那孩子……”便老泪纵横,“老天不长眼啊!”

无须惊天动地,不必慷慨陈词。沙口集乡的田野最灵验,谁在这方土地播种,谁为这片田地浇灌,谁就有丰硕的收获;沙口集乡的百姓最知情,谁和他们掏心窝子,谁为他们流血流汗,他们心里就装着谁。

“他是全乡4万多人心中的好乡官……”

由邯郸市区驱车东行约60公里,就到了魏县沙口集乡。沙口集是农业大乡,人口多,经济弱。2003年12月,王化朝被组织派到这里担任党委书记。

上任伊始,这位走村串户访实情的年轻书记,就给众乡亲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他总是耐心听、认真记,即使你讲得很刻薄,甚至没有道理,他也不会动怒,总是心平气和地给你解释。”马头村党支部书记田海平说。

王化朝在沙口集乡工作的时间只有短短一年零三个月。450多个日子,不到30岁的王化朝,靠他的真诚与实干赢得了全乡4万多人的心,更赢得了村支书们的信任与友情。

在一次全乡离退休干部会议上,王化朝说:“我是县委派来的一个人民公仆,见面喊我‘化朝’就行,不要书记长、书记短的客套。我这个人不爱虚荣,工作中决不摆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请大家当好我的监督员,当好我的参谋。”

“他是全乡4万多人心中的好乡官……他来到沙口集乡仅仅一年零三个月,所做的实事、好事多不胜数。”王化朝去世后,全乡全体离退休干部在给魏县县长的信中这样写道。

在沙口集乡牛冯庄村村民牛付祥眼里,王化朝丁是丁,卯是卯,是个办事的实在人儿。

1982年,牛付祥的妻子王书婷在乡卫生院做了结扎手术后,由于种种原因留下终身后遗症,丧失了劳动能力,还需要常年服药治疗,医疗费却一直没有着落。为此,牛付祥频繁上访,但问题一直没解决。“我到乡里去找他,听我说明了情况,他说,不要老跑了,这事儿容他调查调查,一定想办法给解决。”

王化朝很快了解了情况。他明确表态,尽管这一遗留问题事隔多年,医疗事故的责任也不在当地党委、政府,但现任党委不会拖,更不能拖,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对群众负责到底。王化朝亲自找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反复协商解决办法。最后签了书面协议,使王书婷终身享受医疗补贴。“他真是个好干部,对老百姓特别实诚,真给办事。”想起王书记,牛付祥唏嘘不已。

“别嫌烦,群众找咱,是信任咱。我们要多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过去,沙口集乡信访量比较大,王化朝上任后,不但主动“下访”上访户,还每天安排两名信访干部接待来访群众。去年,沙口集乡彻底扭转了信访工作被动局面,被评为县、市两级“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乡干部王海英由于丈夫做心脏手术,家里欠下8万多元的债。原本收入就低的家庭,因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王化朝得知此事后,找到了王海英:“你家的情况我都知道了。最近东方高科技种植园刚建成,建议你承包一座大棚,让家里人都帮着侍弄侍弄,也多些收成,承包费我给你担保,有了收益再交,你看怎么样?”

一说起王化朝书记,王海英至今还忍不住眼泪:“王书记还没来得及尝尝俺家的西红柿,就走了……”

沙口集乡主干道旁,有一座瓜果飘香的小院,这里就是乡敬老院。在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眼里,王化朝就像一个细心的亲人。几乎每次从那里经过,王化朝都要进去看一看、问一问,他嘱咐工作人员每周换一次食谱,安排定期给老人检查身体。66岁的炊事员崔秀芹过生日时,王化朝专门送来了生日蛋糕。当初修路时,王化朝特意叮嘱施工方:“把路边敬老院门口也铺上柏油,这样老人们活动方便……”

“王书记是个办事人,一句瞎话也没有,从不敷衍人。”乡村百姓用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语言这样评价王化朝。老百姓不会用华丽的词句赞美人,但他们心里有杆秤。

“他只有亮点工作,没有亮点语言”

王化朝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但他说到做到。有人说他“只有亮点工作,没有亮点语言”。

贯通沙口集乡南北的这条主干道被当地群众称作“民心路”。因为它不但没花群众一分钱,乡里为此还卖掉了唯一的工作用车。

“民心路”曾是条“卡脖子”路。路面坑坑洼洼,一到雨天就成泥巴路,机动车进村出村都犯难。群众盼着修路,又有些发怵。因为以前村民曾为修路集过资,可钱花了,路也没修好。

王化朝亮明态度:不向群众搞集资摊派,一切资金由乡里、村里解决。他郑重承诺,新一届党委、政府将克服一切困难,不给群众添一分钱负担,保证尽快把路修好。

2004年6月,雨季马上要来临了。王化朝和乡干部们多次跑有关部门,争取到150万元资金,离预算的170多万元还有20多万元的缺口。如果能先垫付给县交通局一部分施工费,道路就能在雨季来临之前基本完工,否则,又不知要拖延多长时间。

关键时刻,王化朝主持召开乡党政联席会,提出了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办法:把乡里那辆桑塔纳轿车抵押给交通局。他说,以后出差,就坐火车、公共汽车。

路修通了,沙口集乡群众从此记住了经常搭摩托车下乡的“当家人”,魏县的许多干部也认识了一个经常搭摩托车参加会议的乡党委书记!集西村党支部书记刘文德说:“我们这儿有摩托车的人,都带过他!”

在实施“村村通公路”建设中,沙口集乡的任务是完成4个村的公路建设。但王化朝和他的同事们年内落实资金800多万元,高质量地完成了16个村的公路建设。

按规定,每修一公里路,省、市交通部门补贴5.5万元,实际上修一公里路需要18万元,缺额部分乡、村自筹解决。有些村集体没有经济来源,群众也比较困难,拿不出配套资金,想打退堂鼓。

沙疙瘩村就由于资金缺口大,村党支部书记刘高扬一度找到王化朝说,“我们村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修路,不行先修简易柏油路吧。”

“要不就停建一些村的路段吧”,有的干部也建议。

王化朝不同意,“个别村拿不出钱,无非是我们多发些愁,多作些难。修成简易柏油路,我们也算完成任务了,可那样不结实,用不了多长时间,路一坏,群众就该有看法了。要是留下一段路不修,影响的不仅仅是群众出行,更影响党委、政府的形象。哪怕勒紧裤腰带也要把路修好!要把实事办得让群众高兴、放心。”

“乡干部要办成事难啊!有时候王书记那真是‘厚着脸皮’求人哪!有的人对乡镇干部还有看法,不愿意跟你打交道。”马头村党支部书记田海平每次谈到王化朝,回忆起和王书记一道争取40多万元修路资金的情形,就泪流满面。“说到底,我们能筹到钱,是王书记为老百姓办事的诚心打动了人家!”

田海平清晰地记得,有一次在省城筹资金,那天正赶上清明节。王化朝没怎么说话,他只是默默地陪着对方一起祭祀老人。还有一次到石家庄筹措资金,为了赶时间他们连夜出发,第二天早上5点钟就到了省城。可是跑了一天,也没找到人。这一天又累又饿,午饭是街边买的面包和白水。到了傍晚,就坐在人家家门口的马路边等。田海平脸上有些挂不住,王化朝却没什么,他说:“咱为乡亲们办事,这没啥丢人的。”

“他没有年轻人的浪漫情怀,给我的是无语情深的温暖”

“他和一般同龄人不太一样,他沉稳、踏实,有责任感,是个事业型的人。虽没有别人眼里的浪漫情怀,但我不看重那些,他给我一种无语情深的温暖。”1997年,22岁的岳海霞经介绍认识了23岁的王化朝。这个黝黑健壮的小伙子话不多,却让海霞一见倾心。

结婚8年,聚少离多。岳海霞是个非常通情达理的姑娘,一个贤惠爱家、理解丈夫的媳妇。因为双方家庭成员基本都是国家干部,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可以说,王化朝在这个家里并没有什么负担,父亲王飞对儿子的要求也很简单,“你还年轻,生活上要低标准,工作上要高标准;多考虑工作,少考虑家庭。”

自从到乡镇工作,王化朝在家里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尽管沙口集乡离他在县城的家路途不远,但乡下工作千头万绪,加上他经常夜里工作,所以最多每周才回家一次。一忙起来,半月二十天不回家也是常有的事。

在沙口集,王化朝是4万多乡亲的主心骨,当家人,风里来,雨里去,无时无刻不在操心;在家里,王化朝是父母鼓励爱护的儿子,妻子理解支持的丈夫,全家都尽量不让他操心家务事。父亲犯冠心病,母亲做胆结石手术,王化朝特别担心,电话不断,人却帮不上忙。

“乡下的事情杂,他太忙太累了!”岳海霞非常能理解丈夫。每当疲惫的王化朝回到家里,岳海霞就会忙着帮他换洗衣服、放洗澡水,甚至帮一头栽在床上的丈夫脱下鞋袜……

为了让王化朝专心做事,小两口一再推迟了要孩子的计划。尽管双方老人都盼着抱孙子,还是理解支持他们的想法。

王化朝就住在乡办公室,除了晚上回来休息,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村里。他生活节俭朴素,衣着普通,一直到去世,都还舍不得更换那部370块钱的老式手机。但只要是群众的事,他都很舍得。

2004年春节前,王化朝到郑二庄村慰问老党员时,了解到苗西贤、周凤莲夫妻俩都是老党员,家境比较贫困,但没在这次慰问的名单中时,他立刻掏出100元钱塞给他们,“钱不多,是我的一点心意。要照顾好身体啊!”到马头村慰问特困群众时,他了解到有6户群众非常困难,但没列入慰问对象,回去就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600元钱,让村干部分别给他们送去。

妻子岳海霞从没在钱的问题上和丈夫计较过,“我很信任他,知道乡下的工作难,到处都缺钱用。他又总想把事情做好……”

“他能吃苦、不怕苦,工作扎实,不搞花架子”

王化朝不抽烟、不喝酒,也从不涉足娱乐场所。工作之余,他大部分用在学习上。“认识化朝的人都觉得他人很‘闷’,其实他心里豁亮着呢!他的工作思路开阔而清晰,责任心非常强。”与王化朝在县委办共事过的一位同事说。

“能吃苦、不怕苦,工作扎实,不搞花架子”,了解王化朝的干部这样评价这个年轻人。

早在双井镇任副镇长时,王化朝就向组织提出“让我分管孬村吧。到问题多、困难多的地方,对我是个锻炼。”

作为魏县最年轻的乡镇党委书记,王化朝朴实厚道,勤奋敬业,深得群众爱戴和干部好评。2005年年初,在全县民主推荐县级后备干部大会上,182名到会人员中,有126票投给了这个年轻人,排名第一。因为大家看到了王化朝一步一个脚印的作为。

在双井镇,为解决苦水区饮水、浇地难的问题,他充分利用国家的惠农政策和农业扶贫开发资金,筹措资金200多万元,打深井20眼,铺设防渗管道2万多米;筹资10万元为后刘街村建造了一座民用生产桥,还成功建成了一个300亩的农业高科技扶贫示范园区;

任团县委书记时,他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救助特困生”活动,落实教育扶贫资金50万元,救助贫困生2000多名,在牙里镇和大辛庄乡分别建成一座希望小学,建成青年科技示范园区25个。团县委被团中央、农业部授予“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先进集体”;

初到沙口集乡,他带领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摸实情,察民意,研究调整了一批包村干部和农村“两委”干部,雷厉风行地为每个农村党支部新建或改建“两室”,着力落实农村党组织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和有钱办事……

沙口集乡有耕地7万多亩,其中6万多亩在苦水区。苦水不能用来灌溉,这6万多亩中低产田,像绑在沙口集乡腿上沉重的沙袋,走不快,跑不动,多少年来拖住了农民致富的步子。

王化朝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和党委、政府一班人一起,规划了马头、大庄、六十町等7个村,建立农业开发区,实施中低产田改造。为了争取更多农业开发资金,他和乡长陈海林一起找到主管农业的副县长杨晓和。

“我们乡苦水区面积大,多给我们一些规划面积。”

“我跟你说,这里面可没什么油水,帮不了你们乡财政。上面扶持给的都是农业开发物资,需要绿化、修路,配套的工作很多,这可都是难事、累事、苦事!”杨晓和也实话实说。

王化朝憨厚地一笑,“没关系,只要人和庄稼都不再喝苦水,这点苦我们能吃!”

带领干部群众修路、植树、打深井、铺地下防渗管道……这是王化朝充实劳累的一年,也是为沙口集乡今后的发展打下重要基础的一年。这一年,全乡修路56公里,植树8万多棵,打深井35眼,配变电器17台,潜水泵55台,铺设地下防渗管道36公里,架低压线15公里,直接受益群众2万多人,受益村12个……

2004年,沙口集乡党委、政府为群众办的实事多,投资的项目多,但全乡节约开支,不但没有出现新债务,还偿还了15万元的旧债。

他常对乡里的干部说,现在群众还不富裕,要办的事很多,要把每一分钱都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2004年12月27日,他和乡里一名干部到北京出差。在西客站下火车后,他们步行6公里,找到一个每张床位10块钱的小旅店住下了。半夜里同事冻得睡不着,他却睡得挺安稳。吃饭更是简单,早上1元钱喝粥,中午啃块面包就白水,晚上吃碗面条。

这样的餐食,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兄弟没什么两样,这样的“故事”,发生在王化朝身上,也没什么稀奇。他说“我这个人不爱虚荣”,“咱为乡亲们办事,没啥丢人的”,“这点苦我们能吃”……

“他那样玩命似地干工作,就是铁打的身子也会垮的”

干部群众回忆起王化朝工作的情景就十分惋惜:“他那样玩命似地干工作,就是铁打的身子也会垮的。”

2004年以来,王化朝常常感到头痛,血压也不稳定。有时低压120,高压220。实在受不了的时候,他就服些药片或者在办公室里输液。同事们都劝他到医院去,他总说,“没那么严重,我这么年轻,休息过来就好了”。

也就是2004年底那次到北京出差的机会,他抽时间做了一次体检。检查后医生告诉他,半个月后再来复查,导致他高血压的其他病因已基本排除。如果复查确诊是类固醇激素的问题,只需一个简单的手术就可治愈。可是,忙碌的王化朝还是把医生的话忘在了脑后。

春节前夕,正是乡里工作的高峰期。由于3月1日到30日他被安排去省委党校学习,他想尽可能地将走后的工作安排妥当。

2月28日,王化朝去省委党校学习的前两天。他组织召开了党政联席会,研究乡里的重点工作,一直熬到夜里12点。在第二天召开的全乡干部大会上,王化朝讲了很多具体的工作。最后,他满含深情地说:“我不在家的时候,有啥事请大家多操点心,这些工作就拜托各位了”,随后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

2005年3月26日,星期六,副乡长蒋忠诚接到了王化朝的电话,此时王化朝正在从省委党校返乡过周末途中。“今年乡里又争取到了2万亩中低产田的改造规划,化朝书记充满了憧憬,他想把农业开发的步子迈快一些”,蒋忠诚说,“春节后正是这项工作的关键时期,他详细问了我植树、打井的进展情况,问工作有什么困难,商量着再筹些款把中学的半拉子工程问题解决好,尽快办成寄宿式学校……”没想到,这竟是他与化朝书记最后的通话。

随后,王化朝又直接到生态文明样板村―――六十町村,察看支部“两室”、文化广场建设进度,并进行具体规划。他对六十町的村干部们说,这是目前全县最高标准的“样板村”,一定要让它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乡亲们看着本应休息却忙碌了一天的王化朝十分疲惫,脸色有点泛红,都关切地问是不是身体不舒服。王化朝轻描淡写地说“没事,就是头有点疼”。

第二天上午,当他收拾好随身物品准备返回省委党校时,突发脑溢血被送进医院……

沙口集乡乡长陈海林说,“尽管王书记来到沙口集乡时间不长,却跟大家结下了兄弟般的感情。可是大家还没来得及再看上他一眼……”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处。沙口集乡各村支部书记在电话里互相转告,这些五十几岁的汉子,个个放声大哭!

三十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他还没来得及过上自己的好日子,就匆匆地走了。

沙口集乡的百姓说,王书记还没走,那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那一排排挺拔的白杨树,那一片片丰饶的田野,还有乡亲们正一天天舒展开的眉头……沙口集的哪个角落没有他的身影呢?

年轻的王化朝走了,他走得太早,可走得坦然,走得无悔。在乡镇党委书记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就像伫立在北方田野里一株不起眼的白杨,默默地挡风、遮阳。如今,这棵白杨再也不会老去,他年轻、蓬勃而舒展,已经永远地植在了百姓心田。

《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01日 第一版)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