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奥林匹克精神对我国文化价值的塑造
时间:2012.07.29

摘要 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软实力,特别是通过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文化价值来培养我国的软实力。社会责任是一个国家文化和价值的基本体现,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之一。社会责任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美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责任与精神世界的建设是提升国家软实力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社区建设实质上是在微观层面上建设社会的凝聚力,当前中国社区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对于我国社会核心价值和培育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2008北京的奥运重要战略位置、加强奥运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公民的参与奥运志愿服务活动,创造共同价值来神塑造我国文化价值体系。

如果我们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塑造青少年的文化价值体系,是不是要比我们平时单纯通过简单说教来的更快?

三年前我就提出,随着社会发展问题被日益重视和经济与社会必须统筹发展,精神文化建设也将成为硬道理,否则,我们就很难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1。在现阶段,我们要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作为我们整个发展战略的三个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方面。要提升文化发展在整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当前,我们要建设和发展的文化应当是广义的文化,从国家层面上,它应当包括一个民族内在的价值体系(包括思想和信仰)、行为规范(包括习俗和传统)、社会组织形式,以及各种物化形态文化和辅助设施等;从地区层面上讲,文化是特地区域经济社会的内在价值形态,表现为一个地区内人民的精神风貌、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以及各种物化形态文化和辅助设施等。各种组织(如企业、民间组织等)也有自己的文化,它表现为员工的精神风貌,他们对于自己组织的态度、对组织的使命感以及对于组织发展的关注,它构成组织的核心文化和凝聚力。

一、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

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实力”这个概念由美国学者约瑟夫·S·奈(Joseph S. Nye)提出。现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曾任美国国防部长助理和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的约瑟夫·S·奈教授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发展必须重视“软实力”(Soft Power)。9·11事件之后,世界秩序正在进行调整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领导人不充分认识“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是错误的。2

20世纪90年代初,约瑟夫·S·奈最早提出“软实力”这个概念。当时,他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不仅应当保持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也应当保持最强大的“软实力”。这个概念提出的最初几年,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不过,最近几年,这个概念开始反映在美国领导人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言论中。例如,在2003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问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为什么美国喜欢使用武力时,鲍威尔回答说:“美国需要硬实力来赢得世界战争的胜利,但是,美国很重视使用‘软实力’,例如在欧洲和日本。” 英国首相布莱尔也喜欢使用“软实力”这个概念,并将其作为英国发展政策组成部分。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美国的“软实力”到处可见。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等,不仅是美国经济实力的扩张,也是美国文化的扩张,是美国生活方式的扩张。他们对于中国年轻一代的影响是深远的。充斥大街小巷的西方盗版光碟,初看起来,我们赢得了廉价的知识产权,美国人损失了知识产权和造成美国国内的失业,但是,我们必须深刻反省:当这些低廉的光碟进入中国千家万户,实际上是美国文化、美国的价值体系,以及美国人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进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关于它的影响至今没有人做出确切的评估,但我相信是深远的,尤其是对年轻一代。就盗版光盘而言,我们短暂地得到了一些就业岗位,失去的是自己的文化创新能力和价值体系。当然,我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既坚定不移打击盗版。在落实中央政府的这个政策上,我们还需要加大力度。


表-1三种实力比较

行为

基本方式

政府政策

军事实力

威胁

威慑

保护

威胁力量

威胁外交

战争

联盟

经济实力

劝诱

威胁

报复

制裁

援助

贿赂

制裁

“软实力”

吸引

问题确认

价值

文化

政策

制度

政策外交

双边和多边外交


根据约瑟夫·S·奈的界定(表-1),“软实力”是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Attraction)来实现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武力威胁、武力报复以及经济制裁。约瑟夫·S·奈认为,国家实力有许多表现,“软实力”并不表明软弱。“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一种形式,必须把“软实力”纳入到国家战略中。他以美国的伊拉克战争为例,“真正的问题不是我们击毙了多少敌人,而是我们的联盟扩大了多少。” 他猛烈抨击美国政府对于伊拉克的战争政策,认为美国对于伊拉克战争并没有真正消除恐怖主义对于美国的威胁,反而使美国的“软实力”蒙受巨大损失,使美国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一些国家,甚至包括意大利和西班牙都在疏远美国。约瑟夫·S·奈认为,为了赢得反恐怖主义战争的胜利,美国应当更多地诉诸于“软实力”,而不是武力。3

约瑟夫·S·奈教授认为,“软实力”产生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政治行为准则和政策。一个国家的政策在别国眼里看起来合法合理,那么该国的“软实力”就会得到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有吸引力,那么其他国家就会追随;一个国家能够用自己的文化和价值体制塑造世界秩序,它的行为在其他国家眼里就更具有合法性,它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制度力量来规范世界秩序,而不需要诉诸于武力和经济制裁。

约瑟夫·S·奈认为,美国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美国几乎吸引了6倍于德国的全球移民,居世界第一。德国为世界上第二大移民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出口国;在全球160万留学生中,在美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占28%,英国以14%居第二; 2002年,有86,000名外国学者在美国的教育机构工作。另外,美国的出版物居世界首位;美国的音乐制品是日本的两倍,后者居世界第二位;美国的电子网址是日本的13倍,后者居世界第二位;美国的物理、化学和经济学诺贝尔奖居世界首位;文学诺贝尔奖居法国之后,位于世界第二位;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是日本的四倍,后者位居世界第二。

约瑟夫·S·奈还认为,美国的“软实力”还体现在对于各种文化的包容、社会的责任和人们之间的诚实与信任。这也是这个民族的吸引力所在。4发达的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标志。志愿组织和志愿者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约瑟夫·S·奈也指出,“软实力”的使用较硬实力困难,因为许多“软实力”的资源在政府控制之外,而且其效果更多地依赖于接受者的认同和认知。约瑟夫·S·奈主张美国在其外交政策中应当更多地发挥“软实力”的作用,美国未来的成功将取决于政治领导人对于“软实力”意义的深刻理解和在外交政策中的充分利用。

我们谈的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因素。当然,软与硬都是相对的,很难做出绝对的划分。就拿文化来说,虽然一般将一国的文化看成是软实力的一部分,但是文化产业也是国际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文化产业是美国经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可以说,文化里面有经济,经济里面也有文化,很难机械地把它们分割开来。其实,硬实力和软实力是互补的。每个国家都需要两种实力,使用得当,二者相得益彰。中国人经常说“以德服人”,实际上就是指赢得人家的心,而不是单纯使用蛮力。中国人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表明重视软实力。道义上的主导是重要的,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曾得到各国的支持,但在伊拉克就不同了。中国可以通过支持贫弱者、通过站在公平和正义的一方来发展自己的软实力。目前有人认为,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是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确实,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中国的软实力还不强。在国际市场中,中国有竞争力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在文化产品进出口的贸易逆差有增大趋势(图-1)。

图-1互联网用户的国际比较(2003,每千人)

数据来源:UNDP,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5, New York,2005.

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重,重在塑造民族价值体系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斯说:“我们发现文化含有两大主要成分—物质的和精神的,即已改造的环境和已变更的人类有机体。文化的现实即存在于这两部分的关系中,偏重其一,都会成为无谓的社会学的玄学。一种物器的同一性并不在于它的特有形式,一个观念,或风俗的同一性也不在于它的形式。器物的形式始终是人类行动所决定,所关联,或为人类观念所启发。信仰,思想和竟见也是始终表现与被改造的环境中,要认识文化的现实,只有从此着眼”5。马林诺斯基是我国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在英国求学时的导师,费孝通把马林诺斯基的文化论分为物质设备、精神文化、语言和社会组织四个方面,并指出:“我认为‘这四个方面’对人类学的研究者就十分重要了。马老师的文化四方面的说法其实就是文化的整体论”6。20世纪末,费孝通把马林诺斯基的《文化论》加以概括。他对于文化的经典概括至今仍然对于我们有启示作用。

建国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软实力不断得到增强。文化广电旅游等事业蓬勃兴旺(图-2),国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较大提高,文化馆、图书馆(图-3)、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大中城市建成了和正在建设一批高水平、标志性的文化场馆(图-4)。

图-2 我国文化事业机构发展状况(个)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12月。

毫无疑问,文化事业发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发展基础,是我国在国际领域中体现的重要软实力。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在国内建设中充分发挥软实力的作用,发展软实力,特别是通过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文化价值来培养我国的软实力。

图-3 我国图书种数(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12月。

社会责任是一个国家文化和价值的基本体现,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之一。社会责任感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认为:“所谓公德者,就其本体言之,谓一团体中人公共之德性也;就其构成此本体之作用言之,谓个人对于本团体公共观念所发之德性也。”“公德之大目的,即在利群,而千万条理即由是生焉。本论以后各子目,殆皆可以‘利群’二字为纲,以一贯之者也。”7每个民族由于本身的历史、文化传统,由于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其社会责任感和精神世界具有民族的特点。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遵循社会组织为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而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其中社会责任感是最普遍的、最广泛的、渗透性最强的社会规范。而作为个体的人之所以遵守社会规范,进行道德选择,是出于自身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一个人能否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同和赞许,是人的一切利益中最基本的利益,而得到认同和赞许的关键,则在于一个人是否有美德,品德高尚的人会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赞誉,而品德败坏的人则会遭到社会和他人的谴责。社会责任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美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并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去维护和遵守之,这就要求人们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道德选择作为一种自主的选择,旨在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自我肯定、自我完善,道德选择对于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道德选择,提升国家软实力。

图-4我国杂志、报纸种数(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12月。

社会责任与精神世界的建设是提升国家软实力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当前,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我国的社会责任与精神世界问题建设。眼下,一些从事政策研究的人在竭力寻找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对策和办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和深刻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形成是由于缺乏责任感产生的:由于缺乏责任感,煤矿负责人可以置矿工生命安全不顾,在重大险情已经显现的情况下,依然强迫员工继续下矿采煤;由于缺乏责任感,在矿井发生事故前后,安全管理人员在玩牌娱乐,致使危机发生时不能立即启动应急管理系统;由于缺乏责任感,一些企业管理人员,极力压低雇员工资,置员工生活和健康状况而不顾,以致造成劳资之间的强烈对立,甚至是敌对,从而造成社会的巨大鸿沟和严重社会不稳定。2003年,SARS疫情发生之后,一些人只是抱怨政府,从没有想过自己拯救自己,不主动动手去做改善周边环境的事情。不把自己当成社会的主人,遇到危机是不是只能靠政府?比如高校一些学生明知垃圾是污染的源头,一边在骂学校为什么不管,一边自己还在乱扔。不把自己当成社会的主人,自己不做任何努力。在SARS危机面前,大学生的表现很让人失望,在危机爆发的时候,社会还是有序的,交通正常、银行营业,社会运转正常。但相当一部分大学瘫痪了,学生都走了,不是有组织的、也不是有意识的疏散,而是大学生的一种无政府行为(图-5)。

图-5 近三年,大学生对自己是否会成为网络黑客的三项选择

资料来源:2002-2004调查,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2002-200年。

从大学生对与自己形影不离的网络的态度来看,反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低落。其中前两项的累积百分比为75.61%,远远高于最后一项“决不会”的24.39%。

图-6是大学生对今后的人生态度的看法,后三项的累积百分比是54.22%,高于第一项的45.78%.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对今后的人生或信心不足、或充满忧虑、或看不到希望,从一定程度折射出大学生对未来的信心不足,社会责任感低落也就顺理成章。

图-6 大学生对今后的人生态度的看法

资料来源:2002-2004调查,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2002-200年。

社区建设实质上是建设一个组织,包括邻里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团结,是在微观层面上建设社会的凝聚力。当人们在讲社区的时候,往往只谈作为特定区域的社区,如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和归属感,对于社区生活的共同信念等,人们很少谈到作为一个企业、社会组织的社区内在共同价值。其实,无论是邻里,还是企业或社会组织,其内在的共同价值和行为准则,是其充满活力,生生不息的源泉。费孝通教授说:“我的看法,家族、村落、市镇一直到民族等等都是具体的社区。社区里的人们经营着共同生活,这个共同的生活是在人文世界里进行的,人文世界是个复杂的整体,由各项相关的社会制度结合成的。我们不能说制度即社区,只能说社区的人文世界是由相关联的制度组成的”8当前,人们对社区建设谈论很多,但是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它。社区建设所经历的实践要比对它的定义更清晰。对于大部分社区建设实践者来说,社区是培育社区精神和激励合作技巧的过程,它包括一群人为了共同承诺目的和目标所具有的热情、天赋、洞察力和经验,包括相互之间的包容,相互之间的熟悉,相互之间的尊敬,对于思想和观念冲突的容忍,可信的相互沟通,成员之间为了组织的成功和健康发展相互负责,有理想的、一致的决策机构。我们说,当前中国社区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对于我国社会核心价值和培育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我们现在是否认识到。

三、通过奥林匹克精神塑造我国文化的对策和建议

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社会服务(在国际上,有些国家称为人类服务)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现象、活动、概念和提法,诸如志愿精神、志愿服务、志愿者等等。特别是志愿者,由于中国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志愿者和其他组织的志愿者的积极努力,志愿者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这表明志愿服务在中国正在产生巨大影响,志愿精神正在中国广泛传播,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现象。

志愿精神(Volunteerism)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Human Development)、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

今天当我们坐下来研讨志愿精神与2008年奥运会,我们除了考虑我们国内由于社会转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推进志愿服务,加强道德建设外,还需要考虑我们面临着一个已经改变和正在改变的世界。

从国内来说, 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包含了一系列的深层次的建设:精神理念的建设、社会结构的完善、社会规范和制度的完善,等等。如果说,保护生态、合理利用资源、治理环境污染是我们所说的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的话,那么,建立新的精神理念、完善社会结构和健全社会制度与规范则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需要多方面的资源组合与配置,志愿工作正是以提供大量人力资源的方式,积极参与一些补救、预防及发展性工作,协助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志愿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产生稳定社会功能及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志愿者能有机会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志愿地为社会作出贡献,建设社会。志愿者以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理念,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回报和贡献社会---这也就是公民精神.

建立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融合,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制度的建立,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及社会结构都在发生变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疏离和冷漠。志愿工作可以提供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人际间的接触及关怀,减低彼此的疏离感,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通过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接触,能有效地协助服务对象扩展社交圈子,并可以鼓励他们多参与社交活动,加强他们对人、对服务及对社会的信心。志愿者来自社会的各个角落,了解所服务机构的情况,他们可担任桥梁的角色,将机构的工作、作用、困难及其他服务信息传达至社区中,将彼此的距离拉近,加强志愿机构在社区中的形象及建立密切的关系。志愿者以亲切的关怀及鼓励,协助服务对象减低在接受服务时的自卑感及疏离感,从而建立其自尊与自信心,推动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促进社会融合与进步。

回到奥运会,奥林匹克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运精神-以互相理解,和平,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运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了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吸引数十亿人眼球的盛事来宣传志愿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对于塑造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

(一)把文化建设放在2008北京的奥运重要战略位置

基于对国家“软实力”的分析,我们认为,全球化下的今天,一个国家要想在竞争中领先,需要各种实力的壮大,其中,“软实力”居于重要的地位;从一个国家自身的发展来看,重视“软实力”的发展对于其政治、文化、价值等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我们国家在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这种“软实力”的力量,我们应把包括文化在内的“软实力”放在2008奥运的重要战略位置,提升文化建设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二)加强奥运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现阶段,我国的文化发展要坚持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方向,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调整文化结构,形成比较完备的文化创新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使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适应。着力实施文化创新、产业拉动和“走出去”三大基本战略,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中国正在成为大国,是多极世界中的一极,要在现代世界体系中主动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与集体安全、促进经贸文化交流的相当责任,要作为世界文明的守护者和推进者出现在国际社会中。

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投入,重点扶持重要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民间艺术。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革投入方式,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拓宽投融资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培养发展一批龙头文化企业集团。逐步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政策。充分发挥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公众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力度,提高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功能齐备、便捷有效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

(三) 强化公民的参与奥运志愿服务活动,创造共同价值

要把培养共同价值作为文化发展的核心。发扬志愿精神。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改革开放25年,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公民在若干广泛的领域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首先,人们通过参与保护和帮助弱势群体来加强个人和社区的责任;其次,通过参与环境保护更好地体现当代人对于后代人的责任;第三,通过邻里互助来构筑我们这个社会来与生存的基础,体现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责任;第四,通过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及其家庭承当更多的公共福利责任;第四,通过参与向国际派遣志愿者体现了一个崛起的大国对于世界的责任;第六,通过弘扬志愿精神展现了对于民族延续得到的责任。

改革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改变学生单一地、长期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学生对知识、书本等虚拟的世界过于沉迷,对现实世界过于疏远,久而久之,他们会缺乏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教育方式无助于健康、可持续、和谐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在各类学校设立具有实践内容的公民服务课程是完全有必要的。公民服务是指公民在一定时期通过政府或由政府认可的组织和部门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不要报酬或只要很低的补偿。公民服务通过项目或组织来提供服务-通过政府、社区或社会团体的组织来实现,是长期性的活动,不是偶尔的志愿服务,也不是几个小时或几周的承诺,参与者把自己的能量、智慧、资源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社区发展结合起来并对它们有所促进。公民服务虽然没有报酬或者报酬很低,但是它应当为社会所承认,并认为是值得称赞和努力的事情。人们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等。企业社会责任最基本的是企业的法律责任,包括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不违背商业道德。在高层次上是企业对社区、环境保护、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和捐助。

政府、政府官员、非营利部门以及非营利部门工作人员应当对其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应当对公众和利益相关者负责。在公共事务中,问责性指与某一特定职位或组织相连的职责及相应的义务。问责性意味着政府官员由于其承担的职务而必须履行一定的职能和义务。不能履行或不适当地履行他们应当履行的职能和义务,就是缺乏问责性。政府、政府官员的问责性越大,表明善治的程度越高。政府以及其他公共部门要把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想公众所想,知公众所知,把公众所关心的问题作为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核心。就中国当前来说,要实现善治之首要步骤是把根治腐败、扩大就业、消除贫困和社会差别、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福利研究中心主任。)

注解:

1 丁元竹:“加强社会责任与精神世界建设也是硬道理”,《经济决策参考》,2004年12月。

2 Joseph S. Nye,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3 Joseph S. Nye, JR , 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Public Affairs, New York, 2004.

4 Joseph S. Nye, JR , 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Public Affairs, New York, 2004.

5 (英)马林诺斯:《文化论》,载于《费孝通译文集》,(上册),群言出版社,2002年版,第290-290页。

6 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十三卷,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第407页。

7 江汛清:《伦理学讲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3年。

8 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十三卷,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第419页。

(编辑:黄惠馨)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