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我在奥运现场”志愿者手记系列(二十):没有故事就是我的价值
时间:2012.07.29

  北京有100多万志愿者,我是其中之一。我的岗位是奥运村技术运行团队技术助理。开幕前,爸妈问我开幕式彩排好看吗?好看。怎么好看?不能说。为什么?我们有纪律。

  各国运动员代表团在入住奥运村之前,会对入住的房间提出一些要求,比如电视机摆放在哪里,网线怎么接,是否设置复印机接口……他们会用表格的形式将这些要求提出来。我的工作呢,就是整理表格,协助技术人员安装设备。

  听着很简单不是吗?外人看来再平凡不过,我却觉得责任重于泰山,我喜欢这种为奥运默默奉献的感觉。

  我不会因为缺少故事而遗憾。平凡的岗位,有时候需要我们发光,有时候不需要我们发光。所以我甘愿做一粒不发光的沙子。如果把奥运会比作世纪纪念碑,我就是铸碑混凝土中的一粒沙子。没有故事,就是我的价值,我自豪的理由。

  在奥运村,每天都能看到世界顶级明星,但我不能和他们合影、签名,我的岗位决定我不能那样做。我必须牢记责任,我必须坚守岗位。他们对我来说就是那“惊鸿一瞥”!但是,足矣!

  虽然每天都做同样的事,而且纪律严明,但我从未感觉乏味。我甚至觉得我和那些极少数有着传奇故事的志愿者英雄一样伟大。在奥运村这个和谐的大家庭,我感受着奥林匹克的精神和热情。

  虽然合作时间不长,但是我们志愿者团队已十分默契。一次,运送大件货物时经过一条车辆穿梭的马路,我正经受着沉重货物和炎热高温的双重考验,突然一双黝黑的手臂出现在眼前,“东西掉了!”正迷惑间,一件刚刚落下的物品,被这双手无声地递到了我面前。我抬起头,同样蓝色的志愿者服,同样的微笑,没有多余的话语,志愿者是心怀默契的兄弟。

  其实,每当我为偶遇的外国朋友指一次路,我都深切地感受到那种由心底涌动的责任感和信任感。在这里、在这特殊的时刻,我们用奥林匹克热情和爱国情操,共同筑起一道无形的友谊之墙。我为我们志愿者通过这样一种平凡方式见证并参与了世界瞩目的人文盛会,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马李文博,198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07级学生,奥运村志愿者  
本文刊登于8月19日《人民日报》13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8-08/19/content_84196.htm

(编辑:杨依军)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