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国教育报] 合作促发展 协同赢未来:陈雨露校长谈人大与北外建立高校战略共同体
时间:2012.07.30

核心提示
●联袂打造我国第一个高校战略共同体,推动两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教学科研人员跨校兼职,学生跨学校选课,共享科研教学文体资源
●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校际战略合作、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新模式

■本报记者 唐景莉

5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署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和高校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两校怎样联袂打造我国第一个高校战略共同体,推动两校共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就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1、战略合作 站在发展新起点上的革故鼎新

:作为两所知名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关于建立战略共同体的共识是如何达成的?

:应该说,此次战略合作是站在两校发展新起点上,借革故鼎新之机应运而生。

首先,这是适应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潮流的重大举措。当前,高校间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全球性趋势。扩大开放是增强高等学校办学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是要加强同国内高校之间的合作,通过优秀教学科研人员跨校兼职,学生跨学校选课,共享重大科研资源、教学设施和文体活动场馆等措施,大力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此次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战略合作,既是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知识创新模式和运行管理机制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同时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积极探索。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必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要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同时,国家即将全面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鼓励高校依托优势学科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探索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新平台,推动教育资源的全面共享以及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全方位互动。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先行先试,在原有合作基础之上,探索校际战略合作、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新模式,希望为高校合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进而深入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再其次,这也是两校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都是具有优良办学传统、鲜明办学特色的大学,当前,中国人民大学正朝着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方向前进,北京外国语大学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一流外国语大学”的目标。两校存在学科优势互补的基础,推进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提升国际性等各方面的合作,对于两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深度融合 建成我国第一家高校战略共同体

:人民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具体将在哪些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两校的合作几乎涵盖了学校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按照协议,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推动双方的深度融合,建成我国第一家高校战略共同体,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具体来说,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双方将互为“第二校园”,互相开放相关课程,互认学分并互免学费,互派师生;共同研究、开发高级笔译人才、高级专业型口译人才培养项目等。

二是科研创新方面的合作。双方将加强学术研究协同创新,共同创立符合国家“2011计划”要求的协同创新机制。联合加强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的研究合作,共同申报国家重大国际问题科研项目,推出创新学术成果。

三是服务社会方面的合作。双方将积极服务于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大力推动“国才智库工程”,共同探索与部委、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新模式,推进多种形式办学,积极开展出版合作。

四是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合作。双方将建设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等文化外交创新研究机构,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需要,加强孔子学院的合作,促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五是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方面的合作。依托各自的学科优势,为两校教师的访学、研修、挂职等提供便利。

3、高端人才 两校开展战略合作的核心内容

: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协议中有哪些具体举措是与他们有着直接关联?

:高端人才培养是两校开展战略合作的核心内容,双方将致力于培养国家战略急需的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人文底蕴深厚的高端国际化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双方互为“第二校园”。中国人民大学向北京外国语大学开放人文类、社会科学类精品课程,北京外国语大学向中国人民大学开放部分外语类课程,并协助中国人民大学制定学生外语口语标准。每学期两校互相允许一定数量的学生自由选择对方学校的课程,人数逐年增加。在两所学校互相开放的课程范围内,双方学生选修课程的学分有效,双方互认对方学分,互免有关学费。双方互派教师承担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在各自急需的高端人才培养领域,互派优秀教师独立承担或共同参与课程教学任务。根据需要,双方每年互相推荐相关专业免试优秀生源到对方学校,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双方共同研究、开发“联合培养国际组织高端人才”项目、“高级复合型笔译人才”等高端人才项目;针对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的各类高端人才培养项目,共同开发法语课程资源、培养语言类师资力量。

同时,双方将合作推动学科和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民大学发挥人文社会学科优势,支持并参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经济、管理、外交、法律、新闻等非外语专业的学科和队伍建设,其中包括每学年招收若干名北京外国语大学一线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博士后进站等。北京外国语大学发挥语言学科优势,支持并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外语语言学科的队伍建设,促进并帮助中国人民大学建设语言学科基地,其中包括每学年招收若干名中国人民大学一线教师攻读有关语言学科博士学位或博士后进站等。中国人民大学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教师研修班和管理干部研修班,每年招收北京外国语大学一批教师和干部前来访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中国人民大学开设教师高阶语言培训班和干部应用语言培训班,每年招收中国人民大学一批教师和干部进行培训。双方每年选派学科带头人和管理干部到对方学院、部门挂职,定期派出专家和研究人员进行短期交流,互相帮助提升学术研究水平等。

4、沟通协商 研究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对于如此宽领域、深层次的校际合作,怎样保障合作的顺利开展?

:两校领导高度重视战略合作的开展和保障,研究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沟通协商机制。首先,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分别确定分管合作工作领导,协调两校合作中的重大事项,同时确定双方牵头机构负责人为固定联系人,负责处理日常沟通事宜。双方联系机构定期会晤并负责提出阶段性合作计划,组织开展合作工作,并协调解决合作中的有关具体问题。

可以说,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悠久的传统友谊,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建立战略共同体是同源一脉的两所兄弟高校在延续六十余年友谊的基础上的再度携手并进。1948年到1949年期间,为适应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华北大学二部外语系从学校分离,与原北平外事学校合并为北平外国语学校,后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北京外国语大学。长期以来,人大与北外相互砥砺、声息相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为两校战略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两所高校积淀深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亲手缔造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大学之一,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和“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作为培养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获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为共和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和人才支持。两校开展战略合作有助于双方学科优势互补和优质资源共享,最终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为两校的战略合作搭建了桥梁。赵启正作为人大新闻学院院长和北外“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对于培养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由往来的高层次、跨文化沟通人才具有深刻的认识。而这也正是中国人民大学当前提升大学国际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可以说,提议并最终确立两校战略合作关系正是基于这一共识。我们坚信,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合作一定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

(此文刊于2012年5月21日中国教育报第5版)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2-05/21/content_68963.htm

相关链接:[人大新闻网]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建立高校战略共同体

(编辑 燕燕)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