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国人民大学关工委组织委员赴通州校区参观,并观看了“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展览。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彭芝,关工委秘书长杨海燕,关工委委员、关工委办公室和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同志约20余名同志参加了此次活动。
一行人首先参观了“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展览,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革命文物展示以及现场讲解,从延安十三年与创造现代化根本社会条件、延安十三年与锻造中国式现代化领导力量、延安十三年与孕育中国式现代化核心要素、延安十三年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成功道路、从延安走来:以高等教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深刻了解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根脉和基本要素。通过介绍延安十三年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与成就,阐释延安十三年对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基因与精神图谱。
随后,一行人参观了西区公共教学楼、北区学生宿舍和北区食堂,观看了通州校区以及通州副中心的展示宣传片,听取通州校区建设部同志介绍有关情况,深刻感受通州校区“世界一流、北京最美、独具风格、人大气派”新时代示范校园的建设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关工委主任朱信凯参加活动并与刘彭芝常务副主任一行亲切交谈。
委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参观活动收获颇丰。
委员陈甬军表示,一月前曾留言,今日现场参观。只见红墙绿树,更有延安展览。窑洞一路走来,历经七十五载。世界一流大学,今日已见端倪。
委员刘京建表示,与78年我们入学相比,改革开放的成就一目了然。
委员赵颖表示,看到新校区的中央位置竖起的一面大旗上镶嵌着“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充分体现了人民大学实事求是地为人民办好大学的精神品格。
委员朱淑然表示,“大楼”、“大气”、“大师”即将进入通州新校区。
委员肖小波表示,我们站在人大新校区,感受到从延河走来的人大精神和红色基因,一定会在大运河畔生根发芽,这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与接力。因为我们是一所永远不负人民的大学!
委员马秀芹表示,新时代迎来新校园建设,新人大拥抱新未来发展。看到了美丽新校区,体验了智慧新校园,我们要感谢为新校区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人们!
委员周石表示,这次到通州新校区,使我非常兴奋,我仿佛看到人大美好的未来,看到了人大建校100年的宏大理想。我虽然退休了,但我的心与人大的发展是共振的,为人大美好的明天歌唱。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总用地面积1652亩,总建筑规模105万平方米。五年来,在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学校党委的周密部署下,参建各方通力配合、攻坚克难,精心组织校园工程建设,高效实施各类支撑配套项目。目前,通州校区先期运行8个组团、约50万平方米建筑已全面竣工,具备了独立运行办学条件。行政服务中心楼群等16.6万平米建设任务正在按计划推进。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建设始终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北京最美、独具风格、人大气派”的新时代示范校园。启用先期运行期间,学校将充分发挥新校区资源和区位优势,结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优势,“一院一策”组织各院系开展教学、科研、智库、文体活动,让通州校区充满人气、生机与活力,成为求学与治学的新殿堂、成为人大人精神薪火相传的新天地。面向国家战略需要,将研究机构、学术论坛、学术资源引向通州校区,推动各研究机构深度服务北京市、副中心和通州区,形成品牌学术文化优势。加强新校园和周边市政环境及城市运营系统协同联动,为探索多校区管理模式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