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的历史责任》系列课程第五讲成功举行
时间:2010.11.05

  11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的历史责任》系列课程第五讲在公共教学一楼1302教室举行。清华大学张慕葏教授为人民大学学生作“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专题报告。

  张慕葏教授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与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教学研究,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兼社会科学系主任、中国驻美国芝加哥总领事馆教育参赞,现任中国老教授协会名誉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西南工学院兼职教授、香港树仁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顾问。

  讲座上,张慕葏教授结合自身几十年的教育经验和社会经历,同大家分享了关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教育体制改革的独到见解,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细致分析。

  首先,张慕葏教授谈到了创新型国家的含义和中国的奋斗目标,通过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创新型国家的标准与中国的差距。他强调,“中国过去30年的高速经济发展是向自然资产拼命索取和透支的过程。这迫使中国必须摆脱和抛弃黑色发展道路,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绿色发展道路。”他更期望当代的大学生能够结合中国国情,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接着,张慕葏教授结合我国国情,深刻阐述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不受制于外国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他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是原始创新的主力军,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因此,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后,张慕葏教授从自身的社会经历出发,深入分析了创新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和品格。他从“热爱祖国,奉献精神;提高能力、勇于创新;严谨、勤奋、知行合一;实践锻炼、全面发展”等四个方面就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谈到“第二课堂”的培养和锻炼时,他提醒同学们,要成为创新型人才必须有健康的身体,要加强体育锻炼,“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最后,张慕葏教授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贾晓旭)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