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曙光做客中国人民大学科学大讲堂
来源:理工学科建设处
时间:2024.05.30

5月28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科学大讲堂举办。本次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化学家李曙光主讲,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理工学科建设处处长王亚培主持,100余名师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李曙光以“地球,一个宜居行星的成因”为题,从“宜居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宜居行星的4个基本条件”“固体地球结构及板块构造概念”“形成月球的行星大碰撞奠基宜居地球”“板块俯冲驱动的深部碳循环与宜居大气的形成”以及“板内深部碳循环圈的宜居效应”六个方面开展讲座。

李曙光在报告中指出,宜居行星需要从温度、磁场、水、大气四个方面满足宜居条件。太阳系行星的表层温度主要取决于该行星距太阳距离,根据行星表层温度是否允许有液态水存在,可在太阳系空间划出一个宜居带,其中金星、地球、火星都位于宜居带,但只有地球拥有人类宜居环境。因此,除温度外的其它三个条件对行星宜居性也非常重要。地球有内禀磁场,其磁力线环绕保护地球,使其免遭太阳风高能粒子轰击。而火星没有内禀磁场保护,太阳风高能粒子可直接轰击火星表面导致表面水逃逸,因此火星表面现在没有水的存在。金星也没有生命,其充满温室气体的浓密大气导致地表温度过高,这与地球初期的大气组成类似,其中二氧化碳分压可高达114 bar且没有氧气存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现代地球大气含21%的氧气且二氧化碳分压仅为0.001 bar,因此地球宜居大气的形成需要减碳和增氧过程,探讨这一演化过程和驱动机制已成为地球宜居性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踊跃发言,向李曙光院士请教了报告中的相关问题。王亚培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向李曙光院士颁发了“科学大讲堂”证书。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大讲堂于2015年正式开讲,由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以“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主旨,面向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关村区域高校师生,邀请国内外大师级科学家来校讲演授课。截至目前,已邀请饶子和、丘成桐、施一公、欧阳自远、潘建伟、高文、潘云鹤、陈薇、戴琼海、王玉鹏等专家学者作精彩报告。

编辑:张瀚文
责任编辑:王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