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开展2022级本科生劳动教育
来源:中共党史党建学院
时间:2024.10.30

在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调整的背景下,中共党史党建学院保持“理论+实践”基本课程内容框架,利用学院丰富资源,建设多元化、立体化劳动教育实践课程项目。经学院研究,本学期中共党史党建学院2022级本科生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坚持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并举,通过开设“校外农耕体验(6学时)+通州校区图书整理(18学时)”的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院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10月13日,北风吹拂,秋意正浓,2022级本科生劳动教育正式拉开序幕。按照课程安排,朝气蓬勃的党院学子来到朝阳区孙河乡郎枣园,走进田野,亲近土地,体会劳动的价值和乐趣。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澜洁,班主任杜家丞、专职辅导员陈毓琪带队一同前往。

走入郎枣园,迈过枣树丛,映入眼帘的便是两排蔬菜种植大棚,这是同学们劳动教育农耕体验的第一站。大棚中,郎枣园的农业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讲解了西红柿、黄瓜、辣椒、圆茄等作物的种植要点,并为同学们介绍了作物嫁接、自动施肥机、无土栽培、蜜蜂授粉等农业技术。通过现场生动教学,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和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革。这些实践经验,让同学们对国家的农业发展政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感悟。

了解完部分作物的种植方法和技术后,同学们走出大棚,在几处农田中切身体验农业劳作。同学们被分为两组,一组在番薯田中学习如何寻找和挖掘番薯,另一组则学习如何用耙进行除草工作。在热火朝天的劳动过程中,同学们在汗水中品尝到了秋收的喜悦。

简单的午休后,同学们在园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继续劳动之旅。同学们先是来到一片玉米园区学习玉米的采摘,随后又进入一片花生园区收获花生。寒冷的天气并没有浇灭同学们劳动的热情,在秋天的田野中,同学们四处寻找花生的踪迹,找到后将之从土地中拔出,抹去泥土,收入袋中,好一般丰收景象!

在本次劳动教育实践项目第一课农耕体验中,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了农业劳作的艰辛,同时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刘少奇同志曾经谈到:“新中国的知识青年,不应该只满足于书本里的一些知识,不应该以不参加体力劳动为荣,不应该再是那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了。”相信党院学子们在此次劳动教育第一课之后,能够进一步地体会到生产劳动的辛苦,进一步坚定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决心,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10月25日至26日,学院2022级本科生赴通州校区学院图书馆开展图书上架整理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澜洁、专职辅导员陈毓琪带队一同前往。

活动开始前,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图书上架的基本规则,并将现场书架按索书号进行分类。随后,同学们两两一组,分别负责信息录入和上架排序,图书整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简单地吃完午饭,同学们乘坐摆渡车回到学院图书馆。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同学们整理图书更加熟练,配合得也更加协调。搬书、登记、上架、排序,各项环节衔接紧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事实证明,在同学们的冲天干劲和精诚合作面前,再多再重的图书都不过是“纸老虎”。

终于,同学们毕其功于一役,将近万册图书全部整理、上架,圆满完成本次劳动实践课程。

在本次劳动教育中,同学们切身体会到图书整理的艰辛,同时也感受到亲身劳动的快乐。刘少奇同志曾经谈到:“新中国的知识青年,不应该只满足于书本里的一些知识,不应该以不参加体力劳动为荣,不应该再是那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了。”相信党院学子们在此次劳动教育之后,能够进一步地体会到体力劳动的辛苦,更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成果,锤炼出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至此,中共党史党建学院2022级本科生劳动教育圆满结束。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劳动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编辑:崔逢源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