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商学院“第十二届校友日(2024)”举行,900余位校友与家人、亲友回到母校,共庆商学院一年一度的温馨“家庭日”。
校友日活动在清晨校友热身趣味跑中拉开帷幕。60余位校友沿校园内12个热点地标进行串游打卡,重温校园时光,重拾青春记忆。
上午,返校典礼在八百人大教室举行,近400名校友及亲友们参加。商学院副院长张瑾主持典礼。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在“感谢师恩”环节,原外经所退休教师周安华、原工经系退休教师李宝山受邀为大家“再讲一次课”。两位老教师已八十余岁高龄,但依旧精神矍铄,悠然从容地讲述着自己与中国人民大学、与人大商学院的故事,与校友们共同回顾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变迁,话语中满怀自豪和欣喜。
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基金会秘书长、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赵潇致辞。她表示,在新征程上,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和各学院校友分会与广大校友一起,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共筑有温度的校友之家,在“开新局、走新路、创一流”的过程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在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的支持下,校友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逐步成为了联系学校、学院与校友之间感情的重要纽带,增进校友之间友谊的重要桥梁,以及校友关注学校和学院、支持学校和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通道,助力校友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未来,希望继续通过诸多特色校友活动和平台,增进广大校友共同的价值追求、文化认同和情感基础,进一步凝聚人大人的共识,形成人大人的合力,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人大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商学院分会会长周明德致辞。他表示,学院校友会及各类校友组织的发展、各类校友活动的成功举办体现了学校和学院对校友工作的高度重视,感谢学校和学院对广大校友的关怀和帮助,同时校友工作也离不开广大校友的支持和参与,感谢长期支持校友工作的无私奉献的校友们。“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有更多的校友秉承“联络校友,服务校友,服务母校”的理念,加入到校友工作中,加强与学院联系,为校友活动提供资源,共同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旋天颖作“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汇报”。她表示,在全院校友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学院教育发展基金在探索中砥砺前行,在支持学院战略发展、推动学科建设、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助力学生成长、关爱教师发展、改善基础设施,保障学院事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她代表学院党委对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学院发展、陪伴支持学院教育发展基金成长的每一位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学院于2024-2026年实施的以“时代新人、人才中心、创新高地、勇走新路和初心使命”为主题的8大类基金项目,倡议校友们持续关注和支持学院事业发展,期待与校友们共同谱写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的美好蓝图。
“大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智慧的摇篮和各行业领袖的孵化器。”在捐赠致谢环节中,商学院校友会副会长、EMBA项目校友会会长马小兰作为捐赠代表发表感言。她表达了对学院的感激之情,并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校友和社会人士关注和支持学校和学院的发展。
“重返课堂”是每年商学院校友日返校典礼的重磅环节,校友们有机会重新以“学生身份”聆听名师名家讲座。本次活动邀请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教授、高层管理教育中心主任孟庆斌作“当下经济政策解读与资本市场展望”的主题讲座。
商学院院长易靖韬做院情报告,介绍了学院近期工作和事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他表示,学院通过实施“高质量教学科研发展战略”“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全球战略”“校友与学院共生发展战略”三大战略,不断推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持续创新和进步。学院积极打造校友与学院共生的生态系统,持续不断地对校友个人、校友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赋能,助力校友个人成长和校友企业发展。院情报告激发了校友们对学院未来发展的信心与期待。
活动日中午,校友们在食堂共进“怀旧午餐”,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美好难忘的校园时光。
今年校友日,商学院2004级、2010级、2014级本科、MBA1994级、MBA2004级、MBA2014级开展值年返校活动。校友们齐聚一堂,共同回忆青春岁月,共话未来发展,共同为母校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此次活动日,沙盘模拟挑战赛、资本市场投资分析、AI技术的创新与应用、MBA校友返校活动、谁是小郎中、人大的秘密、高尔夫嘉年华、领导力实践分享、班级骨干交流、开拍情景剧、关爱口腔等共十余场活动同步举行。博物馆前广场、西门足球场上,则火热进行着校友集市和户外飞盘.....返校校友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重温校园时光,再叙同窗情谊。
一句“欢迎回家”,是学院对所有校友的美好期待,希望每一位校友能好好享受回到母校的短暂时光,随时随地记录下每次回来参加的每一场活动,每一个精彩瞬间,每一个感人场面,每一处美丽校园。
“商学院校友日”自2012年开始创办,已经成为校友们心中一个温暖的品牌,越来越多的校友携亲带友回到母校,互问温暖,一起学习,共话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