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赴苏州、上海开展调研
来源:高瓴人工智能学院
时间:2024.09.02

8月20日至22日,为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学院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文继荣带领教职工一行20余人,赴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以及复旦大学等单位交流座谈。此行旨在学习借鉴人工智能学科及AI+交叉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深化与兄弟单位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的全面合作,促进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开创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交叉研究及应用新范式。


8月20日,文继荣带队前往苏州校区调研,与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智慧治理学院院长王小虎等进行座谈交流。

王小虎围绕校区发展历程、教育教学、科研平台等方面介绍了校区基本情况。他表示,苏州校区承担着加快建设成为学校新时代发展的“新增长极”,提升国际性的“新引擎”和面向“长三角”世界城市群、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支点的重要使命,校区将继续与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共同努力,积极推进智慧治理学院的建设发展。

文继荣表示,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在打造新工科新文科,服务学科交叉,辅助社会治理方面持续发力,已初步形成“国家大脑”联合作战体系和项目实施方案。他认为,未来智慧治理学科发展的首要目标是要深入研究新领域,勇闯无人区,依托苏州的地缘优势和企业资源,打造社会治理的全国示范样板。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将持续为智慧治理学院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希望此次调研成为双方合作的新起点,通过整合资源,携手为中国式现代化治理贡献人大智慧和人大方案。

随后,与会人员围绕“国家大脑”项目,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经费安排、项目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8月21日,高瓴人工智能学院一行前往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参访。漕河泾管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伦,临港集团科创管理部总监童骏欣,漕河泾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黄雯娴等与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教师座谈,双方围绕人工智能平台建设,产学研融合创新等方面深入交流,探讨合作契机。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成宇等邀请高瓴人工智能学院一行参观办公空间,介绍实验室基本情况。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长聘副教授苏冰、准聘助理教授张骁、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学家周东展、杨超分别报告了学术研究进展,与会学者就大模型及相关应用研究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双方未来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进行了展望。 

8月22日,高瓴人工智能学院一行与复旦大学围绕“大模型前沿技术及应用”开展学术研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黄萱菁、邱锡鹏、张奇,副教授郑晓庆、周雅倩、吴祖煊、陈静静,青年研究员曹艺馨、陈智能、马兴军、谭伟敏,副研究员戈维峰,博士后纪焘以及大数据学院副教授魏忠钰,现代语言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桂韬,智能复杂体系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实验室青年副研究员宫庆媛等参加会议。

黄萱菁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进入公众视野,以大模型为抓手逐步迈向通用人工智能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共识,复旦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不约而同地“all in”大模型,在基础模型、检索增强生成、AIGC等领域已取得一系列成果,此次小同行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难能可贵,期待能够迸发思想的火花。

与会专家分别以“基于大模型多智能体的社会学研究”“扩散模型前沿进展”“平衡多模态学习”“大模型微调技术”“大模型基理分析”“语言模型驱动的社会行为模拟”“人形机器人与具身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力对齐”“多模态大模型高效推理与幻觉抑制”等为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就前沿研究热点展开了讨论。除了双方教师之外,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解曙方、杨国兴,复旦大学研究生贺正夫、张芝豪也分别就现阶段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享,与会专家逐一点评。

会议专题讨论环节由复旦大学教授邱锡鹏、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刘勇主持,与会人员分别围绕“大模型的边界与潜力”“青年教师如何与学生共成长”两个主题展开激烈探讨。

文继荣分享了自己关于大模型研究下一步突破方向的判断及如何进一步接近AGI的思考。他表示,大模型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许多研究方向的边界,大模型和人工智能各领域的结合给学术研究带来很多新的空间,希望学术界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变化,共同促进科学的进步。

黄萱菁表示,复旦和人大在综合交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一方面要做更好的AI和更好的大模型,另一方面要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服务,体现出更大的价值,回应国家社会重大需求。

在会议总结环节,文继荣表示,通过此次研讨,双方相互增进了了解、筑牢了合作基础、凝练了诸多共识。希望以此为新起点,建立互访机制,搭建交流平台,共同促进人工智能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

编辑:陶子瑶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