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人大学子在四川地震灾区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
时间:2008.07.15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但地震灾区的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一直牵动着人大学子的心。日前,为了解地震灾区防震减灾类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及其存在问题,并通过调研形成报告,为更好地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由7名法学院本科生组成的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四川灾区,进行了为期6天的抗震救灾法律法规实施情况主题课题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的课题全名为:我国防震减灾类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初探——以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为实证基础。实践团成员包括2005级本科生王巍,2006级本科生徐隽、李妍、高若莎,2007级本科生曹昊辰、安若曦、路聪,徐隽担任领队。他们一行七人于7月8日——1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等地进行了了为期六天的调研。

9日,实践团来到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与法工委曹海波主任、李发清副主任等领导举行座谈,详细了解我国防震减灾类法律法规的立法和实施情况,了解四川省、成都市实施《防震减灾法》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矛盾。法工委的同志们热情地接待了实践团成员,并向大家介绍情况。

11日上午,实践团来到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同法规与宣传处处长董瑜等举行座谈,防震减灾局的领导、专家向同学们介绍了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灾害情况,当地防震减灾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地震监测、预报、预防、紧急救援、灾后重建体系建设等。实践团还详细了解了当地防震减灾机构、人员、经费落实情况,群策群防联络网建设和运行情况,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和管理,紧急救援能力的强弱,地震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受干扰情况,地震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建设情况和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情况等。

11日下午,实践团来到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单位四方达律师事务所,与李世亮主任、石波副主任等律师们座谈,交流与地震有关的法律和政策问题,内容涉及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等多个方面。

调研的同时,实践团积极在地震灾区开展实践活动,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去。10日一大早,实践团便驱车赶往在此次地震灾害中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一路了解受灾情况和灾后重建情况。上午十点,汽车驶过开裂的路面,穿过正在清理的废墟,在都江堰市郊幸福镇一处正在修建的灾民临时安置点停下,实践团成员顶着烈日在那里开展了一天的义务劳动,和灾区群众共同建设活动板房。

12日,实践团来到成都医学院博爱学校,了解汶川地震发生后安置在那里的映秀镇漩口中学123名学生的近况。学校负责人向实践团介绍了安置工作,并对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生与123名漩口中学学生书信联系,结成对子一事给予高度评价和感谢。据了解,漩口中学学生目前已经整建制全部转移到革命老区山西省长治市统一安置。实践团表示,将把他们的近况信息和新的联系方式带回学校,继续关心和支持他们完成学业。

实践团六天的调研和实践得到了接待单位的高度评价,在成都市人大法工委,领导们赞扬人大法学院的学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思想活跃,又有行动力;在成都市防震减灾局,专家们表扬人大法学院的学生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在四方达律师事务所,律师们夸奖人大法学院的学生专业知识过硬、有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在活动板房的施工现场,工人们称赞人大法学院的学生吃苦耐劳。

实践团将根据调研了解的情况、收集的材料和在灾区的实际感受,撰写调研报告,并形成对我国《防震减灾法》修改的立法建议,递交有关部门,以大学生自己的方式服务抗震救灾工作。

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知名高等学府,中国人民大学70多年来一直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人大师生也素来以“立学为民、治学报国”为己任。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形成了在寒假和暑期组织学生自主申报课题开展社会实践调研的制度和传统。今年5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发出了《关于开展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积极响应。这次前往地震灾区的调研实践活动就是暑期社会实践的一个项目。参加调研的同学表示,作为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作为新一代的人大学子,他们理应怀有对国家、人民强烈的责任感,遵循实事求是的校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自律,学以致用,为国家、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链接:立学为民 治学报国 人大学子砥砺思想有志有为

人大学生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报告受到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和肯定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调研报告促国家新政出台 学生实践性教学及课外实践活动再结硕果

(编辑:杨依军)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