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构建全球经贸新秩序”论坛在北京城市图书馆智和厅举办。本次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的分论坛之一,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承办。本次论坛从商业实践和学术研究两个视角出发,分享对共建“一带一路”生动实践的观察和思考,深入探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建构世界经贸新秩序的重要意义。来自高校、企业及中国人民大学近500名嘉宾听众到场参会。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支晓强,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副司长王琦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易靖韬主持开幕式。
支晓强表示,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经贸联系是全球发展命脉,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人才是经贸交流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商科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商科人才的重任,应主动与国际接轨,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构建开放、包容、互鉴的教育平台。企业是商科人才从理论走向成功的舞台,通过校企共育,不断增强学生跨文化沟通和实践能力。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大学,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方面有着坚实的学科基础和师资力量,愿与各界同仁携手并进、砥砺前行,共同将“一带一路”打造成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王琦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正在迎来金色十年,中国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商务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升对外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更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发挥教育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支持作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商科人才。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区位优势显著,发展空间巨大,商务部愿意进一步与北京市和中国人民大学深化央地合作、部校合作,共同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加强交流、互学互鉴、整合资源,推进务实合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张泽林代表课题组发布研究报告《助力“一带一路”伟业,共育全球商科人才》。报告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的历史成就和时代意义,提出在推进“一带一路”伟业向纵深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才的培养和互通扮演着重要角色。报告从学理上论述商科人才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支撑作用,讨论“一带一路”商科人才需求特征以及全球商贸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为培育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高端商科人才提供人大方案。
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旋天颖主持。8位来自国内外高校、学会和企业界的嘉宾作主旨演讲。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汉学与中国学学院院长徐宝锋作《“一带一路”汉学话语能力建设与企业出海》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不断加强汉学人才培养,形成全球范围内的汉学家对话和交流机制,在全球建立起关于中国海外的人脉关系系统,在助力中国企业出海,克服海外市场“水土不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待未来能够继续在“一带一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以及“一带一路”中国理解、中国话语形象建构、中国国家形象安全、国家文化安全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带一路”领域专家金家飞作《“一带一路”背景下教育赋能产业国际化》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教育先行至关重要。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举国的制度优势、全球独有的产业基础,要聚焦真问题,开展高水平的国别产业研究,以产业研究引领教育培训,着力化解产业发展与高等教育“融而不合”的问题,让教育赋能产业、产业支撑教育。
阿塞拜疆国立经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李仁莹作《“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中的东-西和南-北走廊与全球经贸新秩序》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在互联互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格局中,中亚、西亚和里海区域国家正在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东西平衡、南北纵横、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未来中亚、西亚及周边国家将会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深入而成为连接欧亚大陆国际贸易和交通运输走廊的中心枢纽。“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复合型人才,愿与各位同仁一起为共同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奋斗。
尼泊尔国际关系研究所执行委员、研究员萨姆拉特·什雷斯塔(Samrat Shrestha)作《BRI and Nepal(“一带一路”与尼泊尔)》的主题演讲。他介绍了尼泊尔的地理环境、政治体系、文化历史、经贸互联互通情况,以及中国对尼泊尔的援助建设项目和尼泊尔潜在的投资行业等。他表示,尼中关系历史悠久,关系紧密,尼泊尔有丰富的资源,期待未来两国各领域互利合作不断深化,人文交流更加紧密,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高元元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内涵》的主题演讲。她通过分享个人从事对外援助工作经历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提出在全球经济政治新挑战背景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强形势研判,统筹发展与安全;贯通产业链供应链、聚焦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方向,做深做实人才培养,在多边主义框架下推动构建更加公平、有效的国际秩序,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徐耀强作《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共建美丽“一带一路”》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国际社会中,不同国别间的“制度距离”对跨国公司经营带来深刻影响。如何借鉴先行先试企业的成功经验,有效跨越“制度距离”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创新,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破解的难题,并提出“制定海外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指引、完善海外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加强东道国企业利益相关者沟通合作、参与沿线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治理、讲好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故事”等对策建议。
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宏向作《以天然橡胶为纽带,开辟“一带一路”新篇章》的主题演讲。他表示集团借“一带一路”之东风,抢抓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推动天然橡胶产业链国际化全球化布局,践行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者、忠实践行者、共同建设者和历程见证者。未来,海南农垦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贡献力量。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助理曹曦作《全球化趋势下汽车行业出海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演讲。他从中国汽车品牌全球化表现、出口梯队情况介绍了中国汽车技术和品牌出海现状,并以比亚迪出海情况为例分析中国汽车品牌如何应对出海挑战;提出中国汽车品牌出海全球化不仅是“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要利用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机遇期,抓紧时机发展,不断提升技术、产品、服务,携手同行,共同讲好中国汽车品牌故事,打造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易靖韬介绍“一带一路”国际商学院联盟筹备情况并发布联盟标识。中国人民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深圳大学5所国内高校共同发起,并联合国内众多企业家和“一带一路”重点国家的重要高校一起,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商学院联盟。联盟将于11月初在浙江义乌举办的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商学院揭牌仪式上宣告成立。联盟以服务企业、发展实业、繁荣商业,努力培养服务“一带一路”经贸发展的卓越商科领袖人才为宗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将携手广大兄弟高校、企业伙伴和学界同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智慧力量。
通州·全球发展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于2023年创办,由中国人民大学与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以“关注全球发展、关怀人类命运”为宗旨,构筑世界各国政界、学术界及商界共商共议全球发展战略问题的高端对话平台,从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三个维度产出原创性、前瞻性高质量研究成果,为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指引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