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版本学研究的问题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召开
来源:国学院
时间:2024.11.05

10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和中国国家版本馆研究部联合主办的“版本学研究的问题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武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余位知名学者以及青年学者、博士生汇聚一堂,围绕中国历代经典及重要古籍的版本研究、中国近现代重要书籍的版本研究、版本学研究的范畴与方法、版本学的学科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26日上午,中国国家版本馆副馆长李英主持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分别致辞。

郑水泉表示,自2024年1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国家版本馆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携手开启全方位战略合作新局面。“版本”作为赓续中华文脉的载体,蕴蓄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保存着中华文明的火种、滋养着中华文化的根苗。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国家版本馆联合主办本次版本学会议,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一重要使命任务的积极响应,也是推动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积极探索。

刘成勇强调,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文明大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文化工程,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开展版本研究是中国国家版本馆的重要职能,版本馆将以丰富厚重的版本资源为基础,积极谋划设立版本研究重大课题,集聚国内外版本理论和实践研究力量,协同开展中华版本的基础性、关键性、创新性问题研究。相信本次研讨会对于推动版本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衷心希望通过广大学者的深入思考、充分交流,能够促进版本学理论的发展,进而在理论、业务、人才等方面,为版本鉴定、保护、修复、内容阐释等提供专业支撑。

开幕式结束后,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黄维忠主持,丁延峰、李更、顾永新、李小龙、张小李五位学者分别作主题报告。丁延峰探讨了龙图阁藏本作为存世最早的方册线装在佛籍装帧史上的意义,李更从类书的版本问题探究了实用性书籍的文本流动性,顾永新通过文本校勘深入揭示明刻《周易》经注本的情况,李小龙对杨守敬《日本访书志》的串叶、阙叶、串行现象做了详细阐释,张小李考明清康熙朝《渊鉴斋御纂朱子全书》的编纂与刊刻情形。

26日下午,与会学者们参观了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其展览体系以中国历史发展与中华文明演进为主线,包含1个主题展览、2个基本陈列、3个专题展览,构建融合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等多种场馆功能形态于一体的国家版本馆特色展陈体系。与会学者们纷纷感叹版本馆收藏丰厚、展品精当、建筑恢宏,不停地驻足于展柜之前,仔细观摩版本实物并作交流。

参观结束后,刘蔷、董岑仕、张净秋、董婧宸四位学者围绕《天禄琳琅书目》、绍兴越刻本《资治通鉴外纪》《旧唐书》《两汉纪》、日本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藏四色抄本《昇平宝筏》、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的流传与刊印,分别分享了自己的创获。张宗品、向辉、韦胤宗三位学者则围绕“书本”的涵义、书籍世界与古籍版本、古籍的“种”“版本”与“副本”三个话题,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新见。

李建强、郭珈宁两位学者和博士生江白西绕、卜嘉辉,分别介绍了自己在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乾隆时期多语合璧《金刚经》、汉、藏、蒙、满多语种中的《五台山志》、钱德明《中国军事艺术》方面的最新研究。吴寒、章莎菲、陈伟文三位学者和博士生梁涛,则对豳风图和耕织图、《周易释文》、“景祐三史”与福庠本《两汉书》、现存宋版《汉书》的系统分别进行了汇报。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陈伟文代致闭幕辞。他表示,本次会议共有20位学者作了学术报告,选题涉及面广,既有传统经史古籍的版本,也有佛教、戏曲古籍的版本;既有常见的文字古籍版本,也有图像古籍版本;既有汉文古籍版本,也有藏蒙等多语种古籍版本,甚至还有古籍法译本的研究。这与国学院向来提倡多语种、多民族文化的大国学宗旨相合,也与中国国家版本馆提倡扩展版本学研究范围的宗旨相合。今后,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国家版本馆将继续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脉的延续与发展。

编辑:汪浩然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