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开题论证会举办
来源:艺术学院
时间:2024.12.06

11月27日,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重大主题影视创作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研究”(批准号24ZD06)开题论证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社科处一级调研员王彦,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钱明辉、关晓斌,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齐悦、安姚舜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山东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博物馆等高校、科研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开题论证会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淳主持。

张东刚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作品在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重大主题影视创作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研究”这一重大课题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础理论研究,也是助力影视强国战略实施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他指出,要从着力挖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内涵,着力推进跨学科、交叉性、综合性研究阐释,着力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构三个方面组织好重大专项。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期待大家共同努力,为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我国影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作出应有贡献。

王彦充分肯定了课题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她表示,重大主题影视创作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提升大众审美、培育先进文化、宣示中国主张、展示中国形象等重要责任。希望课题组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示范引导作用,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张淳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项目首席专家顾亚奇和中国长三角纪录片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李冬冬共同签署并发布科研创作合作协议。课题组除常规性研究报告、系列论文、专著之外,将创新性地联合影视创作机构,在课题研究中共同创作大型纪录片《陆游的乡村世界》。

在开题论证研讨环节,顾亚奇介绍了课题的研究思路、核心概念、总体框架、重点问题及研究路径,重点阐释了课题将“重大题材”转换为“重大主题”的理论思考与时代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陈涛、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刘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主任周雯、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黄佩分别围绕“重大主题影视创作与中华文化主体性的价值共创”“传媒艺术领域纪实性叙事、艺术性表达的融合生产”“数智驱动等关键词研究视听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内国际传播的效果评价和动态监测体系”等四个子课题进行逐一汇报。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主持开题论证研讨环节。

在专家评议与指导环节,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俞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丁亚平,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廷信,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主任、浙江传媒学院教授王俊杰,中国电影博物馆副馆长刘军,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刘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成洲,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雷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艺术学院双聘教授黄隽等发表指导意见。

专家们一致认为,课题彰显了正确的政治导向、学术方向和价值取向,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践,为主题性影视创作以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搭建了合理的研究框架,课题研究路径明晰,研究方法得当,研究计划详备。希望课题组通过参与具体的影视创作过程,真正深入行业与产业内部,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业标准与评价体系,切实提升研究成果的指导性和实效性。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是我国艺术学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竞争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级科研项目。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共获批立项17项,中国人民大学承担的“重大主题影视创作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研究”是影视学科唯一立项课题。该课题聚焦中国特色影视实践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命题,研究如何从主题立意、题材选择、内容表达、叙事策略、话语方式、视听语言、传播策略等方面完善顶层设计和体系搭建,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编辑:张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