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十五届“五四”文化艺术节文史知识竞赛暨第四届“读史达人”大赛决赛举办
来源:历史学院
时间:2019.04.15

4月1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十五届“五四”文化艺术节文史知识竞赛暨第四届“读史达人”大赛决赛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党建思政研究处处长朱喜坤出席活动。

大赛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后滨、国学院教授孟宪实、历史学院教授杨雨青、国学院副教授张耐冬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飞岸担任评委。

朱信凯在致辞中表示,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又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举办这场以继承百年五四精神,发扬传统、启迪新思、以史砥行为目的的文史知识竞赛,富有重要意义。同时,他分享了对“读史读经典”的几点认识。读史应当读一些史学研究经典著作,既要贯穿古今,也要囊括中外。他援引习总书记“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的讲话,鼓励同学们在回归经典的基础上,培养“批判—反思—创新”式的思维能力,牢记青年的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同时他提出,学生在读史、读经典的过程中要时刻具备历史视野与时代视野,正确地审视、评价历史,将历史经验与时代需要相结合。最后,朱信凯祝愿所有同学能够在读史活动中有所收获。

决赛分为五轮,经过初赛、复赛两轮比拼晋级的16位选手以六人直接晋级、十人组团挑战的形式参加比赛。

第一个环节“博古通今”以选择题与填空题为主要考察形式,知识面涵盖了古今中外,考验选手们的基本史学积累。在这一环节中,来自财政金融学院的十人团选手马智雍以几近满分的成绩脱颖而出,晋级下一轮。六名决赛选手中,历史学院的李祎凝、郝振旭和刘栋梁保送至第三轮。

第二轮“狭路相逢”环节共进行4次抢答,六名决赛选手中余下三位与十人团第一名争夺第三轮最后一个出线名额。最终,十人团中的马智雍连续晋级至第三轮。

中场休息环节,由新闻学院李家琦、环境学院赵辰翀、新闻学院孙琦和统计学院王禹四位同学带来诗朗诵——《青春中国》。

第三轮由四名晋级的选手进行排位赛。在一番交锋后,李祎凝凭借高分排名第一位。他选择了郝振旭作为队友组成B队,刘栋梁与马智雍则自动成为A队,进入第四轮的团体战。

在第四轮“抽丝剥茧”环节中,选手需要根据给出的信息猜测相关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等。抢答争分夺秒,两组同学凭借知识积累与推测能力,在条件尚未完全出示时便给出准确答案。最终,A组马智雍与刘栋梁两名同学晋级最终环节,成为冠亚军候选人。

第五轮比赛共分为两个分环节,“步步为赢”之“史苑飞花”与“史海纵横”。“史苑飞花”环节采取飞花令的形式,考察选手们的文学素养。这一环节共有三题,分别是说出含有“汉青”“古代官职名称”“反映唐代西域文化交流”的诗词,两位同学你来我往,答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等诗句,最终刘栋梁在这一轮胜出。

串场环节,国际关系学院姚懿洺、哲学院石咏絮和农业与农村经发展学院的魏雯琪表演了古琴舞蹈联合节目《书生意》。

“史海纵横”为申论环节,两位选手以鲁迅的身份回到百年前,重新思考“弃医从文”的问题并分别作出自己的抉择。马智雍动之以情,带来一段鲁迅自白;刘栋梁晓之以理,剖析历史背景与人物心理,给出自己的答复。

大赛比赛环节全部结束后,刘后滨作为评委代表致辞。他表达了对比赛现场青春活力的氛围的赞赏,他认为本次大赛是针对历史思维的一场训练,是历史场景的重建,更是历史课堂的一种特殊延续。每一道选择题与填空题的答案背后都体现着同学们丰富的史学积累,他惊喜于选手们出色的表现,也期盼“读史达人”大赛更好地延续下去。

马克思主义学院卢阳在微信投票中获得的票数最高,被授予“最具人气奖”;财政金融学院马智雍经现场观众投票选为“最佳舞台表现奖”;历史学院李祎凝经评委评选为“最具潜力读史达人”。财政金融学院马智雍,历史学院刘栋梁、李祎凝、郝振旭分获比赛冠亚季军。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唐杰、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袁世琨、校团委副书记李晰,以及学校各学院分党委、分团委老师观看了比赛。

编辑:湛 玛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