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作为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主题会议之一,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大会在青岛举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田辉出席大会并致辞。致辞环节由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勇主持。此次大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承办。
武世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他强调,要以高等教育为龙头引领教育强国建设,要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使命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开展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赋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王轶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决落实、改革创新的深入推进、评价体系的优化完善以及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培育锻造。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希望高等教育战线的全体同仁齐心协力、并肩作战,为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田辉表示,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本次大会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可谓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他分享了中国海洋大学加快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相关经验与举措,希望通过大会平台深入交流、集思广益、分享智慧,共同描绘和创造高等教育美好明天。
大会正式启动“高等教育强国指数”研制工作。该指数将锚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思路与重大任务,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衡量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这对把握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大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邮电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朱高峰,全国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委会理事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江西省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副厅长刘小强围绕“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聚焦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分别作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主持。
(刘伟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朱高峰以“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思考”为题做主旨报告时从教育强国的含义、内涵、目标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他强调要从数量、质量、结构、效率、效益、可持续性等多维度充分认识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要以面向全体、质量优良、结构合理、效率高、效益好等标准为建设目标。在措施方面,他尤其强调了改进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应从提高学校院系自主权、发挥教师主动性、鼓励学生个性发挥、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等方面来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黄宝印以“以高质量治理推动高校跃升和质变”为题做主旨报告时表示,建设教育强国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大意义的共识已经形成,高质量共识推进高质量行动、以改革创新推进系统性跃升和质变,是高校面临的重大使命,必须全面提高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他从充分发挥“龙头”和“重中之重”作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生命线”、加快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刘向兵以“关于教育强国核心要义的思考”为题做主旨报告,通过梳理我国“教育强国”战略孕育及发展过程,阐述了教育强国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以及公平、质量、贡献和国际认可等“四个维度”的重要内涵,进而引申出“教育强国”核心要义的八个方面,包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终极目标,高水平大学是重要主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是动力源泉,高质量人才培养是核心支撑,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重要保障,教育与其他系统的联动协同是有力保障,创新性文化是关键动力,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重要推力等,最后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近年特色强校的成效为例,强调非双一流大学也要在教育强国战略中办好办强,奋发有为,美美与共,携手共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刘小强以“从教育强国到产教融合:几点思考”为题做主旨报告,基于对“教育强国”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丰富内涵的阐述,就教育强国和产教融合提出了四个核心观点:一是支撑强大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是教育强国的核心特征;二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是高等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关键是要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三是服务是高等教育的本体使命和根本方向;四是产教融合获得了新的时代意义,产教融合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
在下午的圆桌论坛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甘肃省十四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原书记张俊宗,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作引导发言,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宋文红主持。引导发言之后为圆桌对话环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叶民、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陆根书、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杨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姜嘉乐等6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聚焦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光礼主持。
马陆亭以“高等教育强国中的体系建设发力点”为题作引导发言,主要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体系、高等学校分类、新赛道和自主知识体系等四方面展开。在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方面,他尤其强调,要认识到大学新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注意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关注打造新产业源头,高校要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作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要观照古今、中外,还要面向未来;同时强调“四新”建设要瞄向新赛道和自主知识体系。
张俊宗以“中国边远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模式”为题作引导发言,发言聚焦边远乡村教师发展问题,关切现实、立意深远。基于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的特殊性,他从具体实践中探索出若干全科教师培养的现实路径,包括设立初等教育学院,培养学前与小学初段贯通的全科型教师;制定职前、职后全科教师培养培训方案;尝试网络条件下的音体美教学;试点乡村教师攻读教育专硕方案等。
别敦荣以“中国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比较:表征与启示”为题作引导发言。他提出从高等教育的投入、状态和成果等3类的8个分析维度共计13个具体指标来进行中国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比较分析。数据显示,中国在高等教育投入总量上赶超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但在政府高等教育支出的比重、研发支出结构、生师比等指标还存在差距;在高等教育方面,中国建成了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日益成为重要的国际学生生源国和净流出国,但在每十万人平均在校大学生数量上仍存在显著差距;在高等教育成果方面,中国的劳动力人口素质明显提升,但和强国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在全球创新指数、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等方面明显提升,成功赶超部分世界高等教育强国。据此,他提出增加教育投入、推进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等相关建议。
(宋文红主持引导发言环节)
在圆桌对话环节,叶民从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理论体系建构和实践创新展开,强调工程教育要回归工程,要扎根中国大地、根据中国国情来发展工程教育,汲取中国优秀的教育思想和传统工程理念价值观念,加强比较研究和国际交流等。杨颉从国内外两种语境对教育强国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强调要兼顾国外的发展特点和中国的特殊国情,同时倡议学术界和实践界要更加紧密地合作,共同探索教育强国的中国之路。陆根书围绕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发言,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提出要准确把握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丰富内涵,积极探索实现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陈志文提出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协同问题,强调了人才培养的全周期,呼吁从基础教育端审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难题。姜嘉乐强调了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并就推进工程教育的实践路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卢晓东指出对“教育强国”中“强”的理解要从形容词向动词转变,来思考教育强国中的系统性提升和质变,他还分享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三个动词哲学概念:适应、重新混合、涌现。
(叶民发言)
(杨颉发言)
(陆根书发言)
(陈志文发言)
(姜嘉乐发言)
(卢晓东发言)
(周光礼主持圆桌对话)
本次大会旨在为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优势,助力推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大会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凝聚了广泛共识。据统计,近300位与会者线下参加了本次会议,11万人次观看了本次会议的现场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