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第二十届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暨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成立大会举办
来源: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时间:2023.10.31

10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评议组联合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暨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为“继往开新、兼收并蓄:国家数据战略下信息资源管理的时代使命与未来走向”,吸引了来自高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近200位嘉宾。

20日上午,论坛开幕式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易与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院长冯惠玲发表致辞。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刘越男主持。

王易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她在致辞中指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好信息资源管理领域面临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加快建构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联盟极具里程碑意义,亟需立足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构中国自主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齐头并进,发挥好信管学科联盟作用,实现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对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

冯惠玲表示,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我们正身处一个既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具挑战的时代。她强调了深入探讨国家数据战略下信息资源管理的时代使命和走向的紧迫性,同时从高质量数据、数据理论和数据人才的需求三个方面强调了国家战略对学科的需求。

刘越男主持开幕式)

(教授钱明辉发布《2023中国文化数字化创新指数(CDI)研究报告》)

(副教授任明发布《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指数(2023)》)

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致敬二十年》视频短片,回顾了信息资源管理论坛20年的发展历程。随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钱明辉发布了《2023中国文化数字化创新指数(CDI)研究报告》。钱明辉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论、政策启示四个层面对研究报告进行了详细介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分析系副主任、副教授任明发布了《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指数(2023)》,她阐释了该报告的研究背景、指数设计、首轮测算结论以及工作进展情况。

(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成立仪式现场)

(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成员证书颁发仪式现场)

联盟成立仪式由刘越男主持,来自17所高校和3家杂志社/编辑部的代表参加联盟成立仪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易教授,国家一级教授冯惠玲,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教授,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教授以及国务院第八届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孙建军教授为联盟共同发起单位暨首批成员单位颁发证书。

孙建军在致辞中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学科初心的坚守以及为联盟成立所付出的努力和支持。他表达了建立开放和规范的自主知识体系和教育机制,加快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基础理论体系建设,激发新生代研究力量活力的期望,并希望充分利用联盟的作用,以实现学科优秀成果的广泛传播与应用。

夏立新在致辞中指出,联盟的成立对于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要突出问题导向,推动事实创新;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理论创新;注重交流互鉴,推动话语创新,以此促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主任、教授贾俊雪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的一系列举措,表示学科办将一如既往支持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和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刘越男从宗旨、共同发起单位、合作内容、运行机制四个方面介绍了联盟章程和计划,获得大会一致认可。

第一场主旨报告由南开大学教务部部长、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主任、国务院第八届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授李月琳主持。

(教授李月琳主持)

姚乐野以“面向健康中国战略的智慧养老数据资源体系的总体架构”为题作主旨发言。他详细阐述了智慧养老数据资源体系的构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设计、应用场景和服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架构、智慧养老资源体系总体框架等方面的内容。

孙建军以“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的数据要素研究:新领域与新方向”为题作主旨发言。他首先介绍了数据要素的概念,深入分析了数据要素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关联,并提出了面向数据要素化和数字经济的九个研究议题以及对未来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十大思考。

第二场主旨报告由南京农业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带头人、教授黄水清主持。

(教授黄水清主持)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柯平以“面向文化强国战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管理理论体系”为题作主旨发言,他从时代使命、跨学科领域、理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公共文化数字化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当前的公共文化管理实践进展,并提出了从公共文化政策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大数据管理理论以及公共文化治理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管理理论体系,以服务于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王延飞以“情报赋能探索中的专业智慧”为题作主旨发言,他提出情报工作本质的问题是解决决策过程中信息的不完备,而情报赋能是情报工作和情报研究中的核心,同时感知刻画基础上的情报事实摹因构建与积累必会成为安全关切任务响应的重要手段。他提出了赋能响应中的情报技术谱系与学术认知谱系,分享了情报理论探索中出现的最新现实动态,如科技情报卓智赋能论、国家科技情报体系能力等。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国务院第八届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评议组秘书长、教授张斌以“国家数据战略下建构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的使命与路径”为题作主旨发言,他提出要建构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并从价值、使命、基础和可能的路径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20日下午,主题为“传统学科的坚守与变革”和“新兴学科的成长与未来”的两组高端对谈举行。

《中国图书馆学报》常务副主编、研究馆员吴澍时主持“传统学科的坚守与变革”对谈。与会嘉宾包括上海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丁华东,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晓光,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张洋,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教授张久珍,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艳红,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副主任、研究员赵亚娟,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科带头人、教授黄水清,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曹高辉,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臧国全。本组高端对谈分为致敬传统、面对现实和回归理性三个环节。

在致敬传统环节,王晓光探讨了理论框架研究范式对传统学科的发展支撑;张洋从情报学角度阐释了面对国家数据战略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基础;丁华东阐释了面向国家战略档案学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在面对现实环节,张久珍提出要将学科落实到实践,并结合北大图书馆学和出版专业发展实例进行了说明;赵亚娟阐述了面对国家数据战略传统学科不足及应对方法,并强调要深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陈艳红围绕人才培养困境这一问题,从目标定位、总体要素、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制度保障等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在回归理性环节,曹高辉指出现有理论对现实的解释不足,建议融合其他学科的理论以加深和拓展研究;臧国全强调要坚守学科属性,保持学科的独立性和自主的知识体系;黄水清强调要关注学科话语体系。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代庆主持“新兴学科的成长与未来”对谈。与会嘉宾包括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马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刘越男,南开大学教务部部长、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主任、教授李月琳,河北大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授金胜勇,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袁莉,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主任、教授蔚海燕,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裴雷,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薛匡勇。对谈分为面对未知、面对竞争、面对未来三个环节。

在面对未知环节,李月琳分享了南开大学在应对国家重大战略建设方面的经验和规划;刘越男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发展新兴学科的经验和建议;裴雷分享了南京大学在发展国家安全数据管理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战略思考。在面向竞争环节,马捷分享了吉林大学在竞争中发展新兴学科的历程与经验;薛匡勇介绍了如何将传统学科融入军事领域的发展经验。在面向未来环节,金胜勇介绍了河北大学发展文献学的历史和发展思路;袁莉讨论了四川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与公共管理学科的交叉融合问题;蔚海燕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在公共文化、商业分析、科学数据管理等方向的建设历史和未来规划。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闫慧主持了大会主旨报告与高端对谈总结环节。吴澍时和杨代庆分别就每组情况进行了总结。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卢小宾对主旨报告与高端对谈总结进行了总结,回顾了信息资源管理从概念到学科的发展历程,展望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美好未来。

21日,大会举办自主知识体系联盟分论坛暨“人大信管·求是讲坛”学术沙龙,共四场分论坛。

“人工智能赋能下的中国数字人文发展与思考”分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牛力召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数字人文系主任、教授梁继红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刘越男出席,邀请嘉宾包括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夏生平,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教授张卫东,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系主任、教授周林兴,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陈涛,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军,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贾君枝。

梁继红分别介绍了各位专家及报告主题。夏生平分享了数字敦煌项目的现状、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的应用以及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张卫东回顾了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其在文化生产领域、文化消费领域、文化传承领域的应用及未来趋势;周林兴以身边的案例为引,从档案价值角度分享了数字人文在档案价值认知转型中的重要作用;陈涛介绍了AIGC与多模态AI,提出N-ary文化遗产多模态数据知识统一表示模型的构想;王军探讨了大模型时代智能文献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展示了团队目前多元化的文献开发工具与成果平台;贾君枝从风险识别、风险溯因、风险规避进路三个环节介绍了数字人文领域中知识组织的伦理风险。牛力对本次分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

“算法时代的数字公平”分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闫慧召集;由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黄崑,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则谦,山西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孙晓宁主持;邀请嘉宾包括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本科生院院长、教授吴丹,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张靖,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赵宇翔,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主任、教授王平,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素芳,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周文杰,南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副教授樊振佳,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峰。

黄崑、陈则谦、孙晓宁对各位报告专家进行了一一介绍。在算法时代的素养主题报告环节,吴丹介绍了AI时代算法带来的性别偏见,通过对在线购物平台展开的两项实证研究,呼吁促进AI算法时代的数字平等,规避新型数字鸿沟,关注AI算法时代下的性别偏见问题。张靖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权利本文”延伸出当下数字时代存在的权利变异,对图书馆权利形态与逻辑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图书馆的机会。赵宇翔以算法时代下给公民带来的利与弊为切入点介绍了研究背景,回顾了国内外算法素养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以抖音、快手两个短视频平台研究情境下的实证研究,识别了算法素养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

在AGI的社会影响主题环节,王平探讨了网络平台中儿童隐私父母表露行为的适宜性研究,指出如何在儿童隐私保护的前提下与父母晒娃行为找到平衡,并呼吁网络平台对于儿童隐私保护应该承担更多责任。王素芳详细介绍了利用用户画像和LDA主题模型等方法,分析国内社交媒体网络欺凌群体的行为特征、具体的网络欺凌的类型以及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对网络欺凌群体及具体类型做出自动检测。

在智能技术与信息贫困主题环节,周文杰从有效功能市场缺失论等理论出发,通过实证检验指出了贫困的理论背后真正的问题在于理论的贫困,同时面向经济社会的主战场应该在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樊振佳以信息权利背景延伸,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方法对未成年人信息权利、制约因素及保障路径进行深入探讨。杨峰详细介绍了算法时代下的智能鸿沟,提出了人工智能离心力加快智能鸿沟的生成速度,人工智能穿透力加深智能鸿沟的生成程度,人工智能扩张力加大智能鸿沟的生成跨度3个核心观点。

黄崑,陈则谦,孙晓宁主持开展了讨论和问答环节。

“珍贵文献遗产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分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张美芳召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讲师李冰和山东省档案馆研究馆员孙洪鲁主持,邀请嘉宾包括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授李玉虎、原中央档案馆副研究馆员刘小敏、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宋晖、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王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修复科科长邢洲、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王亚亚、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于晨、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练晓东。

孙洪鲁对各位报告专家进行了一一介绍。李玉虎分享了不同保管状态老化、糟朽文献的抢救性修复和保护的案例研究。刘小敏介绍了35件焦脆、褪色小金榜的全手工修复流程、关键技术、修复难点。宋晖分享了敦煌遗书修复保护工作,使敦煌遗书原有的文物信息和价值得到良好展现。王珊探讨最小干预修复原则在藏纸文物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下半场会议中,邢洲展示了一史馆馆藏的明清档案抢救性修复的成果,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修复关键技术。王亚亚介绍了项目组针对西域文献复杂多样保存现状的修复方法体系,创新设计基于“存”与“用”的保护方式。于晨提出关注制成材料与长期保存之间的关系非常必要,以此为贝叶手稿实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练晓东基于化学材料和技术开发的揭胶和脱酸新技术,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孙洪鲁主持开展了讨论和问答环节。

“政策与科学的互动关系量化分析”分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杨孟辉召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任明主持,邀请嘉宾包括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安璐、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霍朝光、大型政策数据库Overton创始人兼总经理Euan Adie。

任明对各位报告专家进行了一一介绍。杨孟辉从引文分析视角分享了政策引用论文的特征分布、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知识图谱的科学证据推荐和科学向政策的跨领域传播特征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安璐探讨了数智驱动下政策与科学的三种关系,即政策影响科学,科学影响政策、政策与科学共演化;马亮介绍了利用Altmetric数据所开展的公共管理研究的政策影响力研究,并提出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讨论;霍朝光从发展历程、内涵和研究维度等方面介绍了政策信息学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并提出从开发新工具和探索新模式两个角度拓展政策信息学的未来研究;Euan Adie详细介绍了Overton数据库中政策引文数据覆盖范围、数据分布和数据特征等,为政策与科学的互动关系量化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任明主持开展了讨论和问答环节。

本次论坛得到了《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档案学通讯》《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农业图书情报学报》《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期刊的支持。

(第20届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全体与会代表合影)

编辑:韦骅津
责任编辑:苏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