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回首2023这一年,我们怀揣梦想、星夜兼程、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过程管理抓质量,结项管理抓速度,成果管理抓影响,团队管理抓成长,交叉管理抓新生。各类科研项目和成果奖项成绩斐然、亮点纷呈,共同绘就了科研工作勇于突破、创新发展的新路画卷。
0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项入选,2020年以来连续4年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02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6项入选,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0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6项榜上有名,占总数12.5%,再次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04 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5项成果入选,占全部获奖成果的11.9%,总数连续3次位居北京市高校第一
05 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58项,其中重点项目10项、一般项目27项、青年项目21项,再次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06 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入选期刊,入选期刊9本,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07 中宣部出版局第七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4篇入选,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08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8项,位居北京市第一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是以有组织科研不断激发科研创新创造活力,全面推进学校科研工作高质量提升的一次集中展现。
坚持守正创新,高站位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
2023年4月24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理化研究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旨在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化研究阐释,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主题教育新成效开辟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
理论阐释要以深入研究为基础,研究深入,阐释才能透彻。学校深入实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建设工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组织出版“中国式现代化”系列丛书,策划“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系列丛书;在校级项目中设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研究专项,不断推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的高质量成果。
坚持团结合作,高水平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学校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系统谋划,稳步推进,发布《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倡议书》,发起组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大学联盟”,着力打造思想荟萃、融通中外的一流学术殿堂与高端交流平台。目前联盟高校成员单位达60家。
2023年5月17日、11月13日,先后2次召开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季度),在学术界引发热烈反响。
此外,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课题为着力点,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工程”。推进实施“文明史研究工程”,组织编撰《中国文明史》《世界文明史》和《文明和谐论》《“文明冲突论”的终结》,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坚持战略导向,高标准打造创新高地
2023年5月17日,学校举办创新高地成立仪式,构筑人大科研平台新格局。建设首批智库平台8个、创新高地16个、创新基地22个。
与此同时,省部级重点机构建设也加快推进。学校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申报的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顺利通过考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获得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批准。2023年10月26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系列讲座启动仪式举行,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相聚于人大校园,共襄学术交流盛举。
坚持“五抓”理念、高质量推进有组织科研
科研管理如何做到全过程、精细化?科研服务如何做到面对面、实打实、有温度?
“过程管理抓质量、结项管理抓速度、成果管理抓影响、团队管理抓成长、交叉管理抓新生”的工作理念和实践,是最好的回答。
在项目申报季,2023年共组织校内专家修改论证会29场,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场。
在项目立项季,2023年不仅斩获“八项第一”,多项还蝉联第一。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3年度获得103项,直接费用合计6107.5万元;教育部人文社科各类项目立项11项,其中重大专项3项。
教师普遍反映,无论是选题策划、申报培训、申请指导,还是中期管理、结项验收,都能得到学校精心的指导和帮助。
坚持提质增效、高要求强化科研成果管理
积极探索有组织申报方式,打造“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新机制,是推动科研成果管理取得新成效的重要途径。
学校主动挖掘系统化、学理化、有深度、有广度的好成果,通过修订《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办法》《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院系科研绩效奖励发放指导意见》等文件,精心组织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霍英东青年科学奖、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等奖项申报工作以及学校科研标兵和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和推荐等工作,做到上下贯通、衔接有序,促进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坚持交流互鉴,高品质提升科研国际化水平
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要善于用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不断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
2023年12月15日,世界大学联盟(Worldwide Universities Network)发布2023年度科研发展基金立项通知,中国人民大学2项研究申请均获立项,创历史新高。
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途径。学校聚焦五大文明领域,积极推进中外文明互鉴研究中心建设;持续拓展与海外高校联合种子基金项目,推广翻译出版26本优秀学术著作,资助39项科研国际合作支持项目。广大教师普遍反映,学校的科研国际合作支持项目体系,为开展深度国际科研合作、回答“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气象万千,勃勃生机,2024年的篇章已开启。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人大人,继续迈出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有力步伐,不断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