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苏州研讨会举办
来源:苏州校区
时间:2024.06.22

为积极响应即将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6月21日,“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苏州研讨会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数字经济研究中心、苏州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苏州校区博士后流动站揭牌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曲福田,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查颖冬出席活动并致辞。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刘西忠,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刘伯高,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宏,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倪乾等出席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主持致辞及揭牌仪式环节。

张东刚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科学揭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创新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初步构建了指导高质量发展的新的生产力理论。立足新时代,以数字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助力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校地合作举办本次活动,既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智力和人才支持的应有之义,更是回应时代需求、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长远之谋。张东刚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希望与苏州市和各兄弟高校加强合作、携手共进,不断增强历史主动性,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强化人才支撑为使命,携手打造解读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地、助推新质生产力的智库高地、服务新质生产力的人才胜地,为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查颖冬在致辞中指出,数字经济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当前,苏州正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苏州拥有万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具备发展数字经济的良好基础和先发优势。近年来,苏州持续夯实数据底座,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查颖冬表示,研讨会的举办和相关机构的成立,是校地双方深入践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双向奔赴的有力举措。苏州市将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依托苏州的产业基础和实践样本持续深入开展研究,形成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为谱写“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曲福田在致辞中指出,新质生产力理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也是当前全国和江苏社科界必须加强研究的热点话题、重大课题和时代命题。聚力开展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自觉和时代担当。曲福田表示,江苏高度重视对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总结、研究阐释和理论探讨。希望江苏社科界与中国人民大学围绕相关领域加强战略合作,更加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充分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数字经济强大引擎,携手共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省域创新发展高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展现新担当,为推进江苏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作出新贡献。

张东刚、曲福田、查颖冬、郑新业、吴宏和苏州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小虎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数字经济研究中心、苏州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苏州校区博士后流动站揭牌。

郑新业主持。

揭牌仪式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雷达、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范从来、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诗一、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范子英、苏州大学商学院院长冯博、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魏楚先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全球格局变动”“技术型风险投资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的耐心资本”“央行数字货币推动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作主旨演讲。苏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徐星美主持。

活动期间,张东刚出席《新质生产力》写作组闭门研讨并讲话。郑新业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魏楚、张红霞、刘玉、卢昂荻、吕一飞、张杨,经济学院韩松、范欣等写作组成员和学校党政办主任伍聪,党委宣传部部长高燕燕,王小虎等参加研讨。

下一步,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将紧密围绕学校和苏州市重点工作,准确把握数字经济新趋势,荟聚优势研究力量和人才资源,在高端人才服务和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人文经济、智慧治理研究等领域抢抓机遇,推动构建“政产学研用”全链条协同创新平台,融入区域协同产业服务生态,为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编辑:刘梦雅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