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美学生领袖金融对话举行 共同探讨人民币国际化
时间:2014.07.21


7月20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主办的“中美学生领袖金融对话”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美国高校的12名学生与10名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就人民币国际化议题展开圆桌对话。美国CET学术项目学术主任冯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中国保监会保险中介监管部副主任赵巍、台湾高雄大学应用经济系主任蔡颖义、美国CET北京项目主任王维伦等专家进行了点评。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国际货币所研究员王芳主持。





“中美学生领袖金融对话”是“2014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的平行论坛。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主论坛间隙,专程来到现场看望中美学生代表。他高度赞赏两国学生使用中文交流人民币国际化议题的做法。他将人民币国际化与汉语国际化做类比,“人民币国际化所要做的,和汉语的国际化一样,就是需要考虑如何才能呼应世界范围内对人民币国际业务的巨大需求。我国应满足这种需求,积极做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跨国投资当中的服务工作”,“人民币清算协议的签署以及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本身是一个自发的进程,人民币国际化也应当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同时,他还强调,人民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作用,是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十多年来积极融入世界市场体系的集中体现,说明中国经济已经比较全面的地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洪流之中,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也因此赋予了中国更多的国际担当。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利弊兼有,应当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最后,作为主编,陈雨露校长还为两国学生代表签名赠送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



 



本届论坛共分三个单元,在第一单元,耶鲁大学Yangjing Aretha Guo和中国人民大学刘静南分别以“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金融发展”、“货币互换协议分布的影响因素”为题进行发言。他们与其他四位同学的论文得到了蔡颖义副教授和王维伦主任的高度认可。在第二单元,中国人民大学胡夕冉与明尼苏达大学Michael Wendland等六名同学分别发言,主题涉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借鉴与启示、机遇与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曹灿,美国明德大学北京分校钱铂结合自身专业视角做出精彩点评。在第三单元,哈佛大学Ok-Kyoung Song与中国人民大学高印时等六名同学从“人民币国际化实现的可能性”、“潜在结构型危机”等视角继续剖析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副主任何青从东西方学术思维的习惯差异出发,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点评。CET学术项目主任冯禹结合二十多年来从事对外汉语教育的经验,阐述了汉语推广与学术文化交流的深远意义。



本届论坛为来自两国顶尖学府的青年学子提供了展示学术才华的舞台,对于深入推动两国学生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促进中美两国青年学子的学术文化交流具有重大意义。



附录:“中美学生领袖金融对话”入选论文(按论坛发言顺序)



货币互换协议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刘静南)



开放资本账户与人民币国际化(美国科罗拉多学院RusselPagen)



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体系条件的跨国对比(中国人民大学颜英格)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金融发展(耶鲁大学Yangjing Aretha Guo)



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冲击(中国人民大学于洋)



人民币与汉语的国际化之路(美国布兰戴斯大学Daniel Jiayi Huang)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没有那么容易(美国卫斯理女子学院ZiyiXu)



浅谈美元、欧元、日元国际化之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和借鉴(中国人民大学胡夕冉)



人民币不会成为国际主导货币(明尼苏达大学Thomas Lein)



以日元国际化为例分析人民币国际化中可能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杨舒云)



阻碍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因素(明尼苏达大学Michael Wendland)



牢牢把握窗口机遇期,注重潜在结构性危机(中国人民大学金饶逸琪)



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可能?如何实现?(哈佛大学Ok-Kyoung Song)



人民币国际化特殊性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印时(中国人民大学)



从购买力的角度看人民币的国际化(明尼苏达大学Samuel Keefe)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借鉴与机遇挑战(中国人民大学阚文迪)



红与绿的竞争:谈人民币国际化之道路(北卡大学Brian Batholomew)



看人民币未来的发展(弗吉尼亚大学William Simpson Man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