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4.07.19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黄志凌(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一种货币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需要具备一系列客观条件:一是发行国或发行体政治稳定且在国际上的影响强大;二是发行国或发行体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经济开放程度高且对外贸易额巨大;三是发行国或发行体拥有发达的金融体系和完善健全的金融市场;四是政府支持本国货币国际化,并推行有利于本国货币国际化的政策;五是发行国货币币值稳定,具有较好的信誉。应该说,人民币已经具备了这些客观条件,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动机问题。一般来说,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动机有三个,即购买中国产品和服务、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以及购买以人民币标价的金融资产。其中,中国现行的政策环境虽然能完全满足第一和第二个动机的实现,但激励的力度明显不足;而满足第三个动机所需的条件则较为复杂。如果持币者选择在中国境内购买人民币标价的金融产品,则中国需向境外投资者开放金融市场,即放开资本项目管制;如果持币者选择在境外购买人民币标价的金融产品,则需培育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为持币者提供充足的人民币金融工具。目前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程度较低,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深度不足,成为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主要动机集中在套利方面,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健康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是尽快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问题。人民币自由兑换包括三个层面:其一,境外市场与境内市场之间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其二,境外市场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其三,境内市场的人民币自由兑换。目前的现状是,在不涉及人民币回流的情况下,境外人民币完全自由,境外市场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但由于人民币最终的购买权和收益权对应的是境内市场,如果切断了境内外市场间的自由兑换通道,境外市场的人民币也失去了真正自由的含义,这也是为什么2009年和2010年香港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超低,人民银行为进一步培育离岸人民币市场,设立RQFII,允许境外三类机构参与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原因。因此,如何实现境内市场与境外市场之间的自由兑换,已经成为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

三是提升对外输出人民币的能力。金本位制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黄金产量增长幅度远低于商品生产与交易增长幅度,黄金作为国际货币不能满足全球范围内媒介商品交易的需求。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稳固,与美国常年“双逆差”[1]向全球输送美元的局面有一定关系。日本过去几十年一直都在持续推进所谓的日元国际化,但成效不显著,在目前全球储备货币中占比非常低,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日本是贸易顺差国,无法通过贸易赤字的形式对外输出货币,而只能通过金融资本渠道进行货币输出[2]。人民币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不仅要解决境外持有动机、消除持有障碍,还必须提升对外输出供应能力。

人民币国际计价货币功能是人民币国际化最短的短板。人民币的国际计价功能是指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的私人用途和官方用途中,承担价值衡量和记账工具职能。相对于人民币的国际结算职能,目前人民币的国际计价职能严重滞后。例如,虽然我国已逐渐成为大宗商品消费大国、贸易大国,多个品种进口数量高居全球榜首,但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仍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经济体手中,形成了以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产品、NYMEX(纽交所)能源和LME(伦敦金属交易所)有色金属为主的几大商品定价中心。这些定价中心基于历史惯性、交易双方接受程度、套期保值途径和容量、理论模型和硬件辅助系统的的完备程度等因素,推出了以美元为主的大宗商品定价机制和价格。

提高人民币结算能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全球范围内的无缝支付结算系统。我建议在资本项目尚未开放前,以香港人民币即时总额交易系统为中心,使用集中化的结算结构,完善交易系统的各项服务,提高支付处理速度,延长运营时间,以净额结算代替总额结算,提高流动性使用效率。在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后,以跨境美元的结算与交收系统为范例,发展和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理顺各类结算机构与中国人民币银行的清算系统的关系,将境外大型机构直接引入境内清算系统,提高全球人民币支付结算效率。



[1]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除少数年份之外,美国基本处于“双逆差”的状态。

[2] 为促进日元的输出,日本建立了海外协力基金(OECF)和输出入银行(JEXIM),并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黑字环流”计划,向外输出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