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光阴人大】人大法援:我的青春在这一路绽放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3.11.19

编者按:

在这方精致的人大校园,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都在发生新鲜的故事,有人在一勺池畔轻声诵读,有人在谨勤路上匆匆穿行,有人刚刚结束通宵的奋笔疾书站立窗前眺望远方,有人站上讲台翻开书本谈论古今天下,有人围坐一圈热烈讨论话题……这些风景一直在我们身边,年复一年,镶刻在人大地图里。

有很多人,值得歌颂;有很多故事,值得分享。智库建言、协创平台、百村调研、同辈关怀、法律援助、公共服务……每个故事都有人来了又走,都充满自信、惊喜和欣慰,也流淌着不安、失落和泪水。

本学期人大新闻网推出《光阴人大》系列稿件,讲述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希望通过他们的心路和足迹,分享人大精神、凝聚人大力量,珍惜这一段难忘的光阴故事。

第2期为您推出法律援助中心志愿者们的故事。

法援3

“你我的法律人生涯,从这一次伸出援助之手开始。只要还有一个法律人在顽强追求他的使命,权利就不是具文,法治就不是空想,自由也不是奢望。”这是2009级法律硕士王珊在结束一次代理案件后写下的后记。

以法律援助为宗旨、义务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以下简称“人大法援”)成立的主要目标。自1998年成立以来,在10余位教授组成的顾问委员会的长期指导下,人大法援始终以发展高质量、宽范围的法律援助事业为己任,十五年间接受咨询25000多人次,网上答 疑4000多条,接受电话咨询1000多次,接待上门咨询350多人次,代理诉讼和劳动仲裁案件近280件,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格局。

5

“梦之社团”:教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加盟

林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民商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专家;

范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心主任,法理学、法社会学、比较法学、纠纷解决、司法制度等领域专家;

汤维建,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监督厅副厅长,中国民事诉讼法、外国民事诉讼法、比较民事诉讼法、证据法、破产法专家;

……

他们是各个专门法律领域专家,同时又有一个共同身份——人大法援顾问。法援志愿者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会向顾问专家老师请教,以为被援助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而这也是老师们对于法律援助事业的支持。

不同于其他学生社团,人大法援的中坚力量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硕、博研究生,他们是法律咨询部、诉讼代理部和理论研究部这三个业务部门的核心,支撑着人大法援发展。本科生主要负责办公室、拓展部和宣传部等职能部门的工作。如今,在越来越多志同道合同学的加入和共同努力下,人大法援已成为一个吸纳了二百余名成员的大型社团,在学院、学校乃至海淀区都颇具影响力。

4

一流的学科背景,大牌教授博导和众多优秀学生加盟,辅之以良好的社团文化,人大法援被誉为“梦之社团”。而为了无愧于这一称号,人大法援从未满足于现状,每学期法援都会邀请法律实务界人士,如专业律师、法官等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保证法援志愿者的专业素养与业务水平,为被援助者提供最专业的服务和最真心的关怀。

“人大法援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份担当”

志愿者刘文杰,2012年12月4日第一次见到当事人,最初由于对案情把握不准确,受到来自被告和不明真相当事人的影响,诉讼代理工作多次受挫;之后又经历当事人因内部矛盾部分放弃起诉、与每个农民工单线联系、和被告直接沟通以及法官数次调解反复,逐渐掌握案件全部关键细节,2013年5月15日协助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历时163天的农民工劳务合同纠纷诉讼代理终于告一段落。

不仅是代理案件,值班咨询时也经常碰到困难,“曾有一位女士因家庭暴力前来咨询离婚,在咨询过程中被气势汹汹闯进咨询室的丈夫掌掴,当时大家都傻眼了;有时约好双方进行调解但经常被爽约,在法院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这些困难也曾让她倍感压力。虽然常常焦头烂额,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难以言说,但终究实现了运用法律手段帮助弱势群体维权的目标。

1

2013年9月24日,刘文杰在中宣部组织举办的“中国梦网上系列谈”活动中,以“行一路担当,追心中梦想”为主题讲述了自己的追梦及成长历程。法律援助经历让她渐渐走出象牙塔,从苛求弱势群体精通法律知识和诉讼程序,到真正理解他们、切实帮助他们。她说:“法律援助本身就是一个不计时间不计回报的志愿服务,每个志愿者必须保持足够的热情和耐心,把它当成一项事业来做。”人大法援人,不只是一个称呼或符号,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

2013年6月底的一天,一封写自耄耋老人的感谢信翩然来到法学院分党委的办公桌上。老人于2012年被人开车撞伤,其后联系上人大法援志愿者闫伟伟、王文杰两位同学,从此与人大法援结下了浓浓的情谊。两位同学不厌其烦地给予老人法律指导,把能代为办理的都处理得妥妥当当。不仅如此,他俩忙前忙后,力所能及地为老人生活提供最热心的帮助,大大减轻了老人的负担。

这就是人大法援人,在司法实践中成长,在帮助他人中收获,耐心、决心和信心在他们的心中一天天积淀,当事人满意的笑容则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和赞许。从最初接触当事人的迷茫与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有的放矢,志愿者们经历了一个痛苦并快乐的成长过程。

2

把“人大法援”带向更远的地方,带给更多的人

人大法援与其他学生社团最大的不同在于直接走出校园、面向社会。他们与相关社会机构合作,走进社区、走近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实实在在地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早在2003年,人大法援与海淀区人民法院就已开始合作,如今海淀法院专门在当事人休息大厅内设立接待咨询台,法援每周派出志愿小组轮流值班,为需要法律援助的对象提供法律咨询、代书、出具简单的法律意见书等无偿的法律援助服务。

与海淀法院合作开展“让法律援助走近当事人”公益活动,与海淀消协共建“保护消费者权益及投诉工作站”,开展“青春船长法治启航”普法活动,长期举办“走入实践”讲座、庭审公开课等特色活动……人大法援坚持不懈地开展公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

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时,人大法援人也将母校刻在他们心中的“终身做公益”的烙印带向四方。

解蕙,2007年加入人大法援,毕业后就职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提议并积极联系法援与公益基金进行合作,以在经济方面扩大对弱势群体的援助力度。

刘鹏,2010年加入人大法援,现就职于中国证监会。毕业后他仍情系法援,努力为法援提供社会资源,联络更好的机遇,并经常返校参加研讨会,为法援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成立十五年来,从法援走出的人大学子活跃于不同的社会岗位,但“人大法援”始终是他们一生的事业,是他们永远的家。

6

新学期开始后,又将有新鲜血液注入人大法援大家庭中。到目前为止,人大法援共收到180余份报名申请表,面试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志在愿在,明法明德”的法援精神和“践行公正,奉献社会”的使命将继续传递给新鲜的法援人。通过法律援助实践实现自我和社会的互动,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社会担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人大法援将更好地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贡献出来自人大人的力量。

《光阴人大》专题第2期团队

总策划:郑水泉

策    划:高燕燕

编    辑:谢天武  孙浩爽 阴志璟

支    持:邢   姝

美    工:崔   迪

文    章:学生记者 石昭慧

图    片:法律援助中心

鸣    谢:法学院团委

编辑: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