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光阴人大】吴石磊: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寸光阴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4.03.19

在这方精致的人大校园,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都在发生新鲜的故事,有人在一勺池畔轻声诵读,有人在谨勤路上匆匆穿行,有 人刚刚结束通宵的奋笔疾书站立窗前眺望远方,有人站上讲台翻开书本谈论古今天下,有人围坐一圈热烈讨论话题……这些风景一直在我们身边,年复一年,镶刻在 人大地图里。

有很多人,值得歌颂;有很多故事,值得分享。智库建言、协创平台、百村调研、同辈关怀、法律援助、公共服务……每个故事都有人来了又走,都充满自信、惊喜和欣慰,也流淌着不安、失落和泪水。

本学期人大新闻网推出《光阴人大》系列稿件,讲述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希望通过他们的心路和足迹,分享人大精神、凝聚人大力量,珍惜这一段难忘的光阴故事。

第13期为您推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学生吴石磊的故事。

500_333

穿着灰黑色的风衣,背着一只深色的双肩包,脸上还挂着略微腼腆的笑容,如果不是见过照片,记者很难将面前这个清秀谦逊的男生和那个先后获得了2011年全国俄语大赛低年级组第五名和2013年全国俄语大赛高年级组第一名的“俄语大牛”联系在一起。

近日,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2010级,温文儒雅的浙江男生吴石磊战胜了来自全国各高校俄语系的其他选手,摘得了高年级组第一名的桂冠。

1

(大赛评委会主任与世界俄语基金会主任为吴石磊颁奖)

谈学习:动力永远是兴趣

2010年9月,一位面带浅浅微笑的清瘦男生来到了明德广场外国语学院新生报到处,认真核对着个人信息,在确认“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等情况无误后,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吴石磊。这是吴石磊第一次来到人民大学,同时开启了他与俄语的缘分。

和大部分在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小语种的同学一样,吴石磊的俄语学习是“零基础”。此前,他从未接触过任何有关俄语的知识。选择俄语专业就读,吴石磊觉得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是为了继续我喜爱的语言学习”。

“学习语言是一件考验耐心和毅力的事情”,当被问到语言学习中的重复练习是否枯燥时,吴石磊说,“很多人在这个环节中就难以坚持下去,其实是没能找准学习的动力所在。有人把学习俄语当作是俄语专业学生的一种义务,这种说法是没错的,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一种兴趣。”

“他是一个积极向上、勤奋好学、为人低调谦虚的学生。”担任过吴石磊班主任的俄语系陈方老师则如此评价吴石磊。在她看来,吴石磊取得的成绩并非因为他拥有过人的天资,而是因为“他一直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并且一直都为之不懈地努力。”

俄罗斯阿穆尔大学访问团与人大俄语系师生合照

(与俄罗斯阿穆尔大学访问团合影)

和大多数学习语言的同学一样,吴石磊除了坚持晨读,与外教、留学生对话交流外,也采用诸如看原声电影、听新闻等方式辅助俄语学习。一边看影像资料,一边做摘抄,认真查听不懂的单词,反复看理解困难的片段,每完成一段资料的学习,语言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将每一部电影,每一则新闻当做听力资料来练习是枯燥的,很难坚持,但如果是出于兴趣而那样做,出于自愿地去吸纳和积累,就会事半功倍。”吴石磊说。

曾向吴石磊讨教语言学习方法的2012级胡颖同学说,“他的学习方法很有用,长期坚持对于语言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必须有极大的毅力能够坚持下来。”

坚持、努力、充满热情,吴石磊就是抱着这样的态度,一步一步在学习俄语的道路上前行。

谈留学:文化交融多方磨砺

在2011年获得全国俄语大赛低年级组第五名之后,吴石磊得到了公派到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学习一年的机会。对于去纯正的俄语环境锻炼,吴石磊充满期待。

由于国内缺乏语言环境,在最初来到俄罗斯的日子里,吴石磊也曾为“中国式俄语”也曾为此所困。“那时候在俄语课上我说某一个句子,老师会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的说法’,我就明白我说了‘中国式俄语’。”吴石磊回忆道,“但在俄语环境中,慢慢地就改善了。”

俄罗斯之旅对于吴石磊而言,还有另外一番意义。作为一个以语言为专业的学生,吴石磊也曾遭遇诸如“语言无用论”等观点的质疑。

“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陷入了低迷,相应地中国国内的俄语学习也走入了一个低潮期,‘俄语无用论’曾一度困扰着我们。”吴石磊坦言,虽然父母和朋友对他的选择都一直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他自己一度担心会对专业失去信心,继而失去恒心。“但是现在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增长,中俄关系的升温,对俄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今年三月习近平主席对多国进行国事访问,首站到的是俄罗斯,两国共签订32项合作文件,合作横向涵盖油气、核能、电力、煤炭、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因此我相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俄语的就业前景会非常好。”说到习近平主席访俄,吴石磊格外激动,因为那个时候,他正身在克里姆林宫,作为中国公派留学生的一员参加活动。

2

(与李英男教授、俄罗斯女作家奥尔加·斯拉夫尼科娃、著名翻译家高莽先生摄于俄罗斯文化中心)

在莫斯科的一年生活是难忘的,不仅仅是因为参加了中俄交流活动,更多的是那些忙碌而欢乐的日子:一方面,他一周有十二节课,课后有大量的原版阅读作业,课业繁重;另一方面,每周四都是学校安排的旅游日,在学院也不时有各种文娱活动举行,业余生活非常丰富。吴石磊说,“有时候你不知道你会从一段经历中得到什么,比如我最初是抱着学习语言的目的来到莫斯科,但除了提高俄语水平之外,我也收获了很珍贵的友谊。”

在普希金俄语学院,吴石磊收获了来自国际的深厚友谊。“大家常在厨房里交换食物,文化交流就是在这种很生活化的场景下自然地发生了。大家在学业和生活上都互相帮助,这种跨文化的友谊,对于在异国他乡求学的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安慰。”

谈比赛:基础和心态是关键

俄罗斯一年的磨砺,带给吴石磊的除了第五名到第一名的跨越,还有便是面对“变故”时淡然处之的平常心态

10月19日,复赛环节抽签时,吴石磊抽到了1号,这意味着在复赛和决赛他都会第一个出场。由于出场顺序的原因,很多选手都担心成绩会受到影响而不愿第一个上台。“如果心态不稳定,一切就完了”,吴石磊说,“当时我没有给自己什么压力,而且学校学院也没有给我什么必须获奖的负担。”

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吴石磊以复赛第一的成绩进入决赛,随后在决赛俄汉交替传译环节的表现亦获得评委一致好评,最终夺得了2013年全国俄语大赛高年级组的冠军。“能拿到这个冠军,我想最重要的是心态,还有扎实的基本功。”

2

(2013年全国俄语大赛复赛演讲环节)

谈到扎实的基本功,吴石磊对于综合性大学语言专业学习者和专门性语言大学的学习者之间的差异,也有很深的体会。在他看来,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广泛,涉及的门类科目比较多,获得的知识储备也更加丰富,相较于语言类大学的学生而言,这是一项优势。但同时,相比专门性语言大学的学生,综合性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语言实践课时相应较少,语言综合实力就略有欠缺。而这种差异性在比赛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以我两次参赛经历来看,外国语大学的学生表现往往较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更加突出。”

不过,吴石磊对于在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习依然充满信心,他觉得就长远而言,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更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广泛的知识积累会对语言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助益,“而且只要努力,在综合性大学学习语言也一样可以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吴石磊补充道。

获得全国俄语比赛高年级组第一名,并没有给吴石磊的生活带来太大的改变。他已经通过了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考试,将于一年后进入北京大学继续俄语学习。说到大赛带给未来的影响,吴石磊表示,参加大赛让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专业词汇积累学习方面我还需要加强。当然,获得了第一名我也很高兴,毕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承认。”吴石磊笑着说。

一步一步,坚强笃定。吴石磊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寸光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从容而淡定。吴石磊会用“兴趣”和淡淡的微笑来解释已有的荣誉,摘得大赛的桂冠不是终结,而是“再一次努力的方向”。“未来的日子,我依然选择充满信心地,充满兴趣地学习俄语。”这是吴石磊对自己的期许。

《光阴人大》专题第13期团队

总策划:郑水泉

策    划:高燕燕

编    辑:谢天武  孙浩爽  阴志璟

美    工:崔    迪

文    章:记   者 赖晓曦

编辑:天武